筆者最近看了一本分析青年人特質的書,一位香港中年男士與一位法國青年聊起人生規劃。法國青年大學畢業後,動用所有積蓄買了一艘二手帆船,自由自在的遨遊海洋一年多,彈盡糧絕後回家,正在打工掙錢,為的是換一艘設備更先進的帆船,繼續他的航海生活。香港男士面對這位青年手舞足蹈的描述夢想帆船時,忍不住問一句:「你會為將來的生活打算嗎?如何維生?」青年輕輕一笑:「家裏父母不用照顧,我應當按照個人的價值觀過理想的生活,沒錢就去打工,不會餓死的。」

法國有相當多這樣的青年人,由於社會保障已能滿足基本需求,照顧家庭的責任交給政府及社會,也沒有想過回饋社會與家庭。他們擁有高學歷,着重追求個人理想,超越物質,講求更多的個人權利與自由,不喜歡維護集體,可說是一個強調「自我」的世代。在經濟瀕臨崩潰的歐洲,社會公共財政岌岌可危的法國,花了大量資源培育的青年人,卻信奉後物質主義,似乎與挽救經濟背道而馳。

我們很難判定新世代價值觀與行為的對錯,即便是成年人眼中沒有責任感、自私與無知,可是他們提出那些個人主義、保護動物、減少物質享受等,可能正引領人類文明向前發展,正如上世紀馬克思提出的共產主義,關鍵是新世代是否能真正身體力行,而不是只有口號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