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光

【本報訊】學校需定時接受教育局的校外評核,了解各校的教學質素及運作情況,教育評議會一項調查發現,八成七受訪校長及教師認為外評屬監管學校的機制,八成六認為外評結果會影響學校的聲譽,而五成一指外評無助學校突破既有體制的規限,八成二認為學校因預備外評而增加大量工作。教評會直指外評勞師動眾但效用成疑,要求教育局全面檢討外評機制,減低學校的壓力。

蔡國光

指標僵化難反映教學特色

外評即由教育局派出數名視學及評核職員到學校觀課、檢視教學文件、學校管理情況等,學校會在短時間內接獲通知,預備所需的資料及文件,教師則會在外評當天,才知道是否會被觀課,一間學校平均有七成教師會被觀課,有外評職員則會追蹤個別學生一天上課的情形。

教育評議會在三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一百七十五間中小學共四百八十四名校長及教師,調查發現,六成七受訪者認為外評列出的學校指標過多,六成七指為應付外評,學校盡力豐富學校計劃及關注事項的內容,六成六認為教育局並未就教學範疇為學校提供足夠改善條件;一成四受訪者又指,教育局外評隊成員的專業人平不足。

教評會主席蔡國光表示,外評會增加老師的工作壓力,加上現時指標僵化,無法反映個別學校及教師的教學特色,建議教育局檢討外評做法,減少對學校老師觀課次數及比例,並與學校磋商更合理的評核指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