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妥善規劃 減少矛盾

政府為了回應社會對房屋用地的迫切需求,推出五個大型填海計劃,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透過移山填海開拓土地滿足房屋需要,是過去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亦為市民接受。但近日政府的大型填海計劃,卻在缺乏全港性規劃的情況下貿然推出,不但引起市民強烈反響,更予人亂點鴛鴦譜的感覺,其建議可說是毫無邏輯及理性可言。

過去多年,政府均會定期檢討全港性規劃,再按照檢討結果修訂全港性規劃內容,並按此訂定區域性的發展策略,然後根據該發展策略制訂各區的規劃大綱圖;規劃大綱圖獲城規會審批後,才可進行相關的發展計劃。

在眾多的規劃程序中,以全港性規劃最為重要。全港性規劃會劃定商業中心、新市鎮、工業區、污染性行業、大型機場或港口等各種土地用途在全港的布局,並訂定發展新市鎮的原則,例如新市鎮的人口上限、公私營房屋比例等。與過去多年嚴謹的規劃程序相比,近日政府推出填海方案的程序卻是雜亂無章。當局在推出五個填海計劃前,並沒有先進行縝密的全港性規劃研究,以評估未來的住屋需要及探討各區扮演的功能。當局亦沒有進行區域性的規劃研究,以了解填海方案是否有利各區長遠發展。

由於推出五個填海方案前欠缺全港性及區域性規劃研究,不少填海建議均與當區的環境格格不入。例如當局選擇在接近發電廠及堆填區的龍鼓灘進行填海,並計劃在該處發展公共屋邨,但該地點被污染性行業包圍,絕對不適宜居住。若當局先進行全港性規劃研究,便不難發現上述問題,亦不會胡亂推出如此不堪的填海方案。

在未作出嚴謹的全港性規劃及地域性發展策略研究前,便推出影響深遠的大型規劃方案,絕對是急就章及粗疏的決定,並非專業及負責任的規劃安排。過去多年,這些未經周詳研究的發展計劃已為社區帶來不少問題,例如在工廠大廈旁建住宅,令居民受廢氣滋擾;在貨櫃碼頭旁建公屋,燈光及噪音污染令居民徹夜難眠。若任由規劃失誤繼續出現,受苦的只會是小市民,亦不利香港長遠發展。

陳偉業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