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雋永:文化保育新思維

接續上日所談的保育問題。莫高窟面臨風沙侵蝕、遊客壓力等挑戰,敦煌壁畫和洞窟的保育空前危急。據當地教授介紹,自然氣候的威脅固然嚴重,但相對而言,因大量遊客參觀帶來的溫度、濕度變化引起更多問題,但遊客收入是支撐莫高窟研究及保育的重要經費來源。對負責莫高窟保育工作的敦煌研究院來說,復修壁畫、安裝人流監測器、推廣敦煌學等都需要錢,這為限制遊客人流帶來兩難局面,故一直難以限制參觀人數三千。

筆者認為,外界指摘莫高窟不應開放作為旅行之用並不公平,惟莫高窟的保育政策確實有進步空間。除了設法限制人流,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可以考慮以「文化保育群」為發展方針,把莫高窟發展為包含旅遊、文化推廣、宗教禪修等多用途的人文教育基地。

首先,通過複製各洞窟來應付一般遊客的參觀需求,把真實的古蹟留作科研及學術交流之用。

其次,通過開發禪修中心及以敦煌莫高窟為主題的旅遊設施,推廣莫高窟中的佛教文化,甚至將其發展為另一個重要的佛教聖地,了解古代敦煌文化。既可吸納旅遊收益,為莫高窟帶來源源不絕的經濟支援,帶動敦煌周邊的旅遊產業,亦可減少遊客造成的破壞,並讓作為絲路上商旅、宗教、人文綜合體的莫高窟重新煥發昔日風采,何樂而不為?

鄧咏駿 新青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