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工運陰霾

向來對工潮的看法是公婆說法各有道理,外人只能旁觀,希望事件不致鬧大,影響社會運作。對貨櫃碼頭工人「暴力」進入碼頭範圍,演變到政客、學生聲援,又紮營,又唱歌,不由對勞方產生反感;資方推出承包關係為由拒絕溝通,再申請禁制令把罷工人士逐出碼頭,間接把由勞資糾紛引起的碼頭保安工作推給警方,近日在電台節目聽到資方負責人解釋資方立場的言論,開始對事件感到不安。

貨櫃行業規模龐大,工種和薪酬架構並非外人可以容易明白;花無百日紅,僱主難保行業長年順境,薪酬跟隨大圍環境調節是商業社會營運規律。要保持和諧應付逆境,增加勞資雙方溝通至為重要。資方代表擺出來的是一副典型上世紀大資本家的嘴臉,只願意談論事情表面,刻意描述勞方不顧情理的非理性表現,完全忽略員工感受和社會反應,沒有藉機坦誠解釋事情本末根源爭取輿論支持,反把矛頭指向工人、政客和傳媒,認為大家在借工潮來針對某個別企業機構。

工潮政治化往往是因為資方處理不善才打開門戶,任由工會和政客乘虛而入,該個別機構乃行業中的龍頭大哥,其員工待遇具有指標性作用,對外判商絕對有影響力,很難令人接受該機構是工潮的受害者。資方再不改變泰山壓頂心態,最終只會把勞工逼上爭取集體談判之路。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