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身體語言大辭典:「通波仔」植支架 治下肢血管閉塞

下肢血管閉塞的患者,很多時都會有各種疼痛症,例如行路不久後小腿肌肉出現麻痹或抽筋,在休息後行走時再感到痛楚;晚上睡覺時腳趾疼痛,甚至會痛醒、腳部冰冷等。如果你懷疑自己或家人有此問題,便應立即求醫處理。一般情況下,醫生可做多個檢查以作診斷,包括檢查下肢的膚色有否壞疽變黑及潰瘍,亦會進行量度下肢的體溫有否因血流不通而偏低,同時也會檢查下肢血壓是否正常,並可以超聲波檢測血流速度。

在治療方面,本港近年引入微創的「通波仔」手術及植入新型血管支架以治療下肢血管閉塞。瑪麗醫院血管外科中心為七十五名病人做通波仔及植入新型血管支架治療,當中近六成人有間歇性跛行的症狀,四成達嚴重程度。這批病人接受治療後一年的血管通暢率達百分之七十五,而症狀亦大有改善,並且沒有病人因手術而導致死亡、嚴重併發症或需要截肢。

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減慢血管阻塞惡化,如戒煙、妥善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高危人士亦要提高警覺,早期的下肢動脈閉塞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藥物及運動治療。嚴重缺血而有症狀者必需要進行微創及傳統式搭橋手術。如有懷疑,請向血管外科專科醫生查詢,以及早確診和治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陳燿志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