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敗瓦頹垣燕鵲家

有頭髮誰要做瘌痢?甘願棲身舊樓危樓,忍受惡劣、不安全的居住環境,自是迫不得已;政府也難以在土地房屋緊絀資源限制下打造全民安居的烏托邦,舊樓危樓成為低收入人士暫時甚至永久居所也是在所難免。沒事發生時,大家都得過且過,一旦發生嚴重事故引致人命傷亡,互相推搪已是於事無補。

馬頭圍道塌樓慘劇並非個別事件。往者已矣,前路茫茫,政府必須加倍關注舊樓維修保養問題,即使不能完全取締舊樓,也要確保結構安全和環境衞生,盡量防止悲劇重演。區議會、民政處和屋宇署可以聯手加強區內舊樓巡查,協助居民改善環境,必要時採取執法行動;撥給區議會的一億大元,部分可以用作如此用途,居民才能直接受益。

提供無限量公共房屋不是長遠解決辦法,房屋協會做過一些好事,協助市區舊樓全面維修,鞏固結構,改善環境,拆除僭建,經濟困難者且能獲得補貼,成績斐然,不過杯水車薪,而且樓宇本身必須已有健全業主立案法團組織方能進行。

必須依靠市建局有序推行市區重建,方能有望全面解決舊樓問題。並非要市建局把舊區居民擯出區外以便騰出土地興建豪宅商廈,而是要尊重居民作為持份者,盡量妥善安排,讓他們分享市區重建成果,解決一直纏繞不休的市區老化問題。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