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最實際」

「對我哋呢啲N無人士派錢最實際。」一家三口居於一百平方呎劏房的吳太,一直以來連關愛基金的援助措施亦無法受惠,她擔心政府即使注資一百五十億元,亦未必「到位」,為她一家提供援助。吳太表示,由於她居住的劏房設有獨立大門可通往公眾地方,未符合關愛基金「為居於惡劣環境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的資格,未能獲發一筆過八千元的津貼。她直言,如當局放寬有關計劃的申請資格,可減輕部分負擔。她慨嘆,電費一直是以現金方式向業主繳交,過去大部分政府推行的紓困措施均未能受惠。

輪公屋四年未上樓

吳太表示,丈夫從事運輸業,月入約一萬五千元,但二、三月淡季時每月收入只得八、九千元。然而,他們每月需花一千多元供養家翁,每月租金三千六百多元,加上交通費、食物開支等,收入所剩無幾。她續指出,兩歲半的兒子因患有學習遲緩,數月前報讀學前訓練課程,但因最近被業主加租,被迫停止上課。

「家翁已經七十歲,因為屋企太逼,所以要返內地住,亦拎唔到生果金」。吳太指出,已輪候公屋四年,但仍未獲編配單位,令家翁需回內地居住,每隔兩、三個月需舟車勞頓回港覆診,希望政府可加快興建公屋。爭取低收入保障聯席發言人吳堃廉認為,政府不應只靠一次性措施,長遠應設低收入補貼,協助N無人士改善生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吳太一家三口住劏房,過去未曾受惠於關愛基金,直言「政府派錢最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