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不怕孤立 才可獨立

近日接連有社運人士被無理拘捕以及重判入獄,對於這批為公義犧牲前途及自由的人士,不但支援薄弱,更有不少人落井下石,冷嘲熱諷。

在近代歷史中,率先推動社會改革的政治先知亦曾面對相同的厄運。開展社會變革之初,改革的領袖往往是曲高和寡,支持者寥寥可數。這些人不被大眾接受,認為他們的主張脫離現實,行為過於激進。大部分市民即使被不公義制度壓迫,他們亦只會啞忍,更會批評為他們爭取權益的義士破壞社會和諧。

推動香港改革的人士與社運先烈的命運相同,亦需面對相似困境。現時香港財閥霸權橫行,政治權貴漠視民困,公義不得彰顯。雖然上述問題均源於政治制度及經濟體系不公,但當有人呼籲市民以公民抗命手法衝擊的專權制度時,大部分生活苦困的市民卻無動於衷。在香港推動社會變革有如對牛彈琴,舉步維艱。

若仔細研究過去一個世紀多位民權領袖的事迹,不難發現不少著名的公民抗命人士亦曾屢遇挫折,可幸在有利的社會及政治環境下,最終仍可取得輝煌成果。甘地為了推動印度獨立運動,多次受牢獄之苦,但在廣大印度人民支持下,印度終能獨立。推動美國黑人平權的馬丁.路德.金雖屢受地方政府無理檢控及監禁,但由於美國憲法高舉自由人權,馬丁.路德.金的主張亦漸獲社會各界支持。然而,即使上述的民權運動最終取得成功,中堅分子亦須負上沉重代價,不只傾家蕩產,更失去寶貴的自由以至生命。

香港的形勢比當年的美國及印度更為險峻。爭取民主公義的人士不但面對擁有龐大資源的中共,更要抗衡富可敵國的超級富豪,反抗的聲音往往被依附權勢的傳媒扭曲及抹黑。

由此可見,在香港爭取民主和社會公義比全世界任何地方更為艱巨,若非有堅強信念及不屈意志,最終只會中途轉軚及出賣靈魂。在可見的將來,捍衞市民權益、對抗不義制度的進步力量必會面對更嚴厲的打壓,從事社會抗爭運動的人士所要付出的代價亦必會更為沉重。即使如此,前路愈是艱巨,便愈能讓群眾認清誰是真正的鬥士,誰只是譁眾取寵、臨陣退縮的機會主義者。

陳偉業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