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天橋底變槐蔭國

全港爆發搵地潮,已達歇斯底里階段。本來開山填海最有可為,卻因花鳥蟲魚而遭反對;高爾夫球場、解放軍用地都被打主意。近日又有議員疾聲呼籲活用天橋底下空間,作為住人之用。香港如果舉辦創意比賽,此建議定能奪標。

建議一出,社會嘩然,其中可能牽涉的環境、設施種種問題已有詳細討論,不再複述。劏房可監管,租金可管制,甚至可發放租金津貼,香港住房問題縱然嚴重,相信也不致要趕市民去瞓天橋底。回憶六十年前石硤尾大火後,政府協助災民在深水埗、花墟一帶的馬路邊、店舖前架起寮屋暫時居住,直到徙置區落成為止。一位表舅父一家就住在那裏,記得有兩年春節曾往拜年。如以議員今天標準,可能比劏房優勝,不如恢復街邊寮屋,可能更為方便快捷,也可免頭頂車輛經過時隆隆聲響騷擾。

部分天橋底下空間的確可以多加利用,休憩、綠化、小販市場、畫廊、歌壇均為首選。不少傳統老店被金飾店、手袋舖逼到走投無路,可以遷到天橋底繼續營業。今年籤語謂小人當道,更可以多闢幾個天橋底作打小人之用,以減輕鵝頸橋底的工作量,到時十八區市民當區便打,不用迢長遠路跑到銅鑼灣。早早消滅小人,也可協助政府順利施政。

天橋底變槐蔭國,直把人民當蟻民。流浪漢早居天橋底,政客無謂譁眾取寵。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