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辣招邊際回報遞減定律

樓市持續發燒,不但未隨施政報告的終極房屋政策出台而降溫,反而更形熾熱,市場反應猶如公開嘲笑現屆政府施政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無料到」。近日官員頻出口術,再三呼籲現階段有意置業的市民,必須衡量樓市風險和個人負擔能力,聲言隨時再推出新一輪置業期望管理措施,金管局總裁攞命陳則在立法會示警,直指樓市現況已與香港實體經濟和市民收入脫節,當局更事先張揚,最快在農曆年前後再推辣招,以行政措施壓抑市場購買力,已是特區政府僅剩的選項。

回看自去年十月底雙辣招推出至今的樓市走勢,特區政府「適度有為」介入市場,房屋政策成熟一項推出一項,顯然未察覺各個政策與行政措施之間存在效應互相抵銷的問題,逐漸陷入進退維谷誤區。以大建居屋協助中產上樓的政策目標為例,近日房協綠悠雅苑與白表免補地價二手居屋申請,均出現高倍數超額情況。無疑,當局審視反應踴躍程度,可以約略掌握中產族群對居屋置業的潛在需求量,但超額數字公開之後,只會製造供求嚴重失衡的認知,助長愈遲買樓,樓價愈貴的羊群心理,催逼更多中產加入認購居屋行列,有較佳能力者則轉向同樣供應不足的私樓市場,當局短期有限度增加供應的良好意願,變相誘發更大的置業需求。

特區政府這邊廂「協助」中產上車,那邊廂見樓市熱火朝天,出台的辣招一次比一次辣,反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已形成經濟學上的邊際回報遞減效應。當局自一○年十一月引入額外印花稅措施以來,在二十四個月內轉售的個案逐年下跌,港府官員沾沾自喜,認為措施已起到打擊短期炒賣的作用。值得深思的是,過去三年樓價不斷飆升,早已突破九七年樓市崩潰前的最後瘋狂水平,如果額外印花稅措施有長期作用,應可冷卻樓市,事實是措施減弱私樓市場流動性,供應更形短缺,推動樓價無止境攀升。

收緊按揭成數、再次提高額外印花稅率等辣招,已成為特區政府干預樓市的撒手鐧,隨着邊際回報遞減效應出現,辣招的藥力也只能愈來愈重,猶如「飲砒霜毒老虎」,箇中既有實際的需要,也有政治考量,旨在向市場釋出特區政府急民所急,不惜代價打擊樓市有為施政訊息,就看何時給予樓市「致命」一擊,一旦遇上加息周期重臨,形成雙颱風效應,摧枯拉朽,把樓市吹得七零八落,最終回到另一個「八萬五」周期起點。到時,樓價會再大跌七成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