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狀元:舞動團結力量

競技場上,運動健兒是主角,但在場邊,他們才是焦點。一班穿上耀眼奪目隊衣的啦啦隊隊員,隨着拍子,喊口號、跳舞、甚至空中翻騰等特技花式,為健兒打氣助威。數年前,本港的啦啦隊文化仍未普及,但近來愈來愈多學校成立啦啦隊,更提升成為一項專門運動,躋身大型國際比賽場上,啦啦隊教練也應運而生,成為新興行業。

「對準拍子,唔好曲腳,跟住做『阿拉伯式』!」八十後啦啦隊教練Zico邊抬着頭邊說。「阿拉伯式」(Arabesque) ,是啦啦隊的專有名詞,意指「飛人」被舉或拋向空中的隊員,「飛人」更要做出單腳提起至九十度,同時將雙手平放膊頭兩側的特技動作。

Zico學過體操、武術、翻騰,○六年在YouTube看到外國啦啦隊的表演片段,萌生興趣報考啦啦隊教練牌,還自費到台灣學藝三個月,○九年正式投身教練行列。

想投身啦啦隊教練,可循兩個途徑考取認可資格,一是投考香港啦啦隊總會舉辦的初級教練牌,惟該牌有局限,只能在港執教。另外,國際啦啦隊總會亦有簽發教練牌,該牌共分為一級教練、二級教練及裁判三類,考牌內容包括理論筆試及實習兩部分。

學生安全為先 首要懂得分工

現時全港共有十二人考獲國際啦啦隊總會的一級教練,Zico就是其中一人。「做教練最緊要係對啦啦隊有興趣,如果本身有跳舞或功夫根底就更好。不過,呢行技巧其次,安全意識更加緊要,一定要以學生安全為先。」

訪問當天,有近十位啦啦隊成員在練習,Zico在旁觀察,輔以口頭指導,糾正學員動作及提醒她們注意安全。啦啦隊講求團體合作,Zico認為,當教練首要任務是懂得分工,「一個完整嘅特技啦啦隊表演,有多個崗位,包括底層、飛人、後援、前援,而每個學生都有唔同技能,將佢哋擺啱位,至可以令佢哋發揮所長。」

據估計,現時全港教授啦啦隊人數,不足二十人,但近年約有十多間學校陸續成立啦啦隊校隊,對啦啦隊教練需求上升。教練的主要收入,是來自學校及私人授課,收費按經驗不同,每小時一百五十元至四百元不等。

新進教練Issac,在二○一一年仍是Zico學生,她透過學校的課外活動接觸到啦啦隊,後來「玩而優則教」,去年畢業後,考獲初級教練牌,更曾任教三間學校,「年紀愈細嘅學生愈難教,因為要佢哋企定定,又要互相合作,所以要畀雙倍耐性。」

去年,Issac帶領一班小學生參加全港十八區啦啦隊比賽,雖然最後未有獲獎,但無損她的工作熱誠,「作為教練,贏唔贏到比賽唔緊要,最重要係見住班學生變得更團結、更有自信。」執教近三年的Zico則認為,教啦啦隊應貫徹其英文譯名「Cheerleading」含意,「希望令學生有正面思想,cheer up到人哋之餘,都cheer up到自己!」

入門途徑

1.先成為啦啦隊隊員,打好根基,再報考本地的初級教練牌或國際教練牌。

2.有志從事啦啦隊教練工作者,可直接報考本地的初級教練牌或國際教練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張凱恩

(前左)Zico:「技巧其次,安全意識最緊要,要時刻以學生安全為先。」
(前右)Issac:「學生贏唔贏到比賽唔緊要,最重要係學生更團結更有自信。」

Zico(前排右.穿白衣者)希望透過啦啦隊這項運動,向學生灌輸正面人生觀。

透過訓練啦啦隊,Issac(後左一)得到莫大滿足感。

Zico曾帶領多隊學生,參與本地及國際啦啦隊比賽,獲得不少獎項。

本港啦啦隊文化日漸普及,更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