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北建26萬人市鎮

施政報告除了着力加強短中期房屋供應,亦力推多項長遠措施增加土地供應,繼新界東北、洪水橋及東涌後,當局計劃於新界北部地區釋出具發展潛力的土地,打造成一個可容納二十六萬人、規模與粉嶺或上水相若的社區;除了向北發展,政府亦計劃向南面中部的水域埋手,擬於香港島與大嶼山之間興建約二千公頃的人工島,加上初步落實五處近岸填海選址,涉及約六百公頃土地,料可釋出多達二、三千公頃土地。

施政報告中將多管齊下長遠增加土地供應,當局計劃發展新界北部地區,釋出禁區及其他未發展土地,部分土地位於主要交通沿線及屬現有荒地,只要提供基建便可作發展,當局將研究其可行性,打造該區成為規模與粉嶺或上水相若的現代化新市鎮。

消息指,涉及地區包括元朗及北區部分土地,連粉嶺高爾夫球場亦在考慮之列,料整區可容納約二十六萬人口,但部分地方如后海灣和鄰近濕地及紅花嶺林地等因具高生態價值不宜發展。規劃署亦將加快檢討北區和元朗主要用作工業用途、臨時倉庫或荒廢農地,希望將二百五十七公頃合適土地釋放作房屋用途。

定出五個近岸填海選址

當局去年完成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在二十五個填海選址中初步定出五個可考慮的近岸填海選址,包括屯門龍鼓灘、馬料水污水廠、北大嶼山小蠔灣、欣澳及青衣西南,總面積約六百公頃。其中龍鼓灘、小蠔灣及欣澳水陸交通便捷,對環境影響較小,馬料水及青衣西南則鄰近現有新市鎮,可為沙田及青衣等提供擴展土地。

當局亦考慮人工島方案,曾檢視本港各區水域,但東部水域生態價值高及遠離交通基建,西部水域則受大型基建工程所局限,惟中部水域才有興建人工島的潛力,估計兩類填海可提供總面積約為二千至三千公頃的土地,當局將展開第二階段諮詢。首階段諮詢曾提出在喜靈洲西、長洲南及南丫島北興建人工島。

年內探討發展地下空間

當局昨日亦公布首階段諮詢結果,逾三萬份意見中,逾五成同意六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但填海則意見分歧,在電話調查中反對填海意見較支持多出約一成,問卷調查則較多人支持填海。

政府亦積極研究岩洞和地下空間,除正研究的沙田污水處理廠以外,亦建議將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西貢污水處理廠及深井污水處理廠搬往岩洞作先導計劃,估計可騰出共約六公頃的市區土地。當局亦會探討發展城市地下空間,及研究連接現有或將建的建築物及設施的地下空間發展,今年內會探討。

財政司司長領導的「房屋用地供應督導小組」將改組為「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全面統籌全港土地的開發和供應,調動供應以應對需求變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政府著力尋找土地發展,當中包括馬料水污水廠一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