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答題技巧:答題化妝術(2)

通識研究協會主席馬震寧

不少考生認為通識科是「吹水科」,大概是因為作答時只提出自己意見,但欠缺理據支持所致。考生要提出證據,令閱卷員覺得答案言之有物,這才是關鍵所在。

生活上「吹水」的典型例子,是一位體育評述員的金句:「十二碼只有『入』和『不入』。」這是人所共知事情,說了等於沒說,因為足球員射十二碼結果已沒有第三個可能性。

另有足球評述員說:「韓國球員多好氣力,因為吃得高麗參多。」從表面來看,似乎說得通,因為韓國盛產高麗參,推論該國球員體力充沛。但是,該評述員卻犯下刻板印象(Stereotype)毛病,即對於某些人的印象過於概括。仔細思考,「好氣好力」也是可以鍛煉出來,不一定要經常食用高麗參。

先給答案再輔數據解釋

如何由「吹水」變「吹實」?簡單來說,「吹實」是作答時要「有根有據」不含糊,提供例子、事實根據或數據支持,具體清楚地分析。以下是由「吹水」變「吹實」的例子:

同學甲:「今天多不多人遊行?」

同學乙:「今日有很多人遊行。」

同學丙:「今日有很多人遊行,大會和警方估計的數字都多於二十萬人,近年罕見。」

在上面的對話,同學乙嘗試解答同學甲的提問,指出遊行人數眾多,但沒有提及有多少人,較為含糊;同學丙的答案則圓滿得多,不但指出很多人遊行,而且提供大會和警方估計的遊行人數。簡言之,先回答問題核心「多不多人遊行」,再加以解釋和加入數據,是比較理想的作答模式。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馬震寧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