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驚奇:「一星」石澗隨時行出禍

行石澗是喜歡郊遊市民的節目之一,但地政總署沒有提供詳細石澗地圖資訊,行澗初哥只有靠網友的評級做「盲公竹」,但此類評級欠缺客觀標準,被評為最低難度的「一星級」石澗,其實也是危機重重,稍一不慎,性命不保。本報記者試行三條一星級石澗,在其中一條迷路近個半小時,需向行山專家求助才能脫險。攀山專家更指低難度石澗有三大危機,包括:有極多分岔路、石路濕滑,及有斜度十足的崎嶇石壁,盡信評級掉以輕心,隨時「行出禍」。

「成日行山徑好悶,想試下啲高難度嘅嘢。」阿強是行山「發燒友」,常聯同好友行山,早前他挑戰難度更高的石澗,「我哋未行過,穩陣起見就上網搵資料,揀啲網友評為易行嘅石澗,點知一行就出事,有兩個同伴不慎跣倒,擦傷手腳,被迫取消行程,認真無癮。」

石澗意外不斷發生,去年十一月就有一名女子,行被評為四星級難度的馬鞍山牛烏石澗時,大量石塊突如跌下,她閃避時疑「差錯腳」滑墮石澗,後腦重創不治。消防處沒有行石澗意外數字,但發言人表示,去年一月至八月,有一百九十八宗攀山拯救召喚個案,已超過前年全年一百九十一宗的總和。

猴塘溪多岔路 記者迷路求救

為了幫助其他行澗人士,很多市民於網上更為石澗評級,「一星級」難度最低,「五星級」最高。記者日前就根據評級,試行三條低難度、分別位於西頁、馬鞍山及大埔的石澗,了解它們的真正難度。

位於西貢的猴塘溪,全長約五公里,被網民形容為「澗路闊」,能容納兩至三人並排而行,而且沒有太多攀爬位置,惟記者發現,澗路雖平坦,但全程最少有四條分岔路,記者就因選擇錯誤而迷路,需致電攀山專家鍾建民求救,由鍾「遙距帶路」,但仍花了近三小時才能離開,遠較原先估計約個半小時行畢全程多了一倍。

脫險後,記者與鍾建民會合。鍾指出,由於部分石澗多分岔路,極易迷路。「如果預咗行兩個鐘,結果要行成四個鐘頭,咁行澗人士嘅體力同裝備,如水、食物等,都未必能應付到。」

橫涌石澗陡峭 手腳並用攀過

另一條是位於馬鞍山梅子林的大水坑,全澗不足兩公里長,澗路雖平坦卻濕滑。該澗被密林包圍,即使在日光最猛烈的下午二時,也很昏暗。「陽光長期照唔到入石澗,澗路上石頭生咗好多青苔,非常濕滑,容易滑倒受傷。」

第三條是位於大埔的橫涌石澗,約四公里,難度遠高上述兩條,記者行至中段,四周環境愈來愈陡峭,需手腳並用才勉強攀過;滿以為已完成最困難的地方,卻又出現接近垂直的石壁,抬頭又見流水從高處沖下,由於欠缺攀山裝備,難以繼續前行,只好循原路折返。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行石澗日漸流行,政府有責任加強宣傳,地政總署應繪製石澗詳細地圖,「既然阻止唔到人去行石澗,政府就應該做多啲措施,保障行澗人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專案組

橫涌石澗
橫涌石澗雖被網友評為一星級難度,卻甚為陡峭,需手腳並用才能攀過。

猴塘溪
行石澗時一不小心,隨時會跣腳跌傷。

梅子林
梅子林大水坑,四周是密林,容易迷路。

大多數石澗路線均缺乏指示牌或警告牌。

每逢假日,不少市民結隊挑戰各大小石澗。

網友將梅子林大水坑、橫涌石澗評為一星級難度。

比行山危險
阿楓:「行石澗比行山危險得多,唔好亂信其他人講,無有經驗人士陪同,千祈唔好亂行。」

阿圻:「石澗嘅路一般比較濕滑,稍有不慎,就好易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