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日島國戰略為中國所用

日本大選,無論誰上台,中日關係都會處於長期緊張的狀態,因為無論誰上台,都脫不出「島國戰略」藩籬。所謂「島國戰略」,主要特徵是自說自話,既無全球眼光,也無地區視野,更無思考對手的習慣。尤其在其佔據優勢的時期,這種心態無限膨脹,至優勢削弱時不能適時調整,以致做出種種愚蠢的舉動。

野田佳彥「購島」就是這樣的傻事。他的解釋是擺脫石原慎太郎的干擾,實質是為了「維穩」。但這種自說自話,中國倒退一百年也不會相信,何況現在的中國實力已經力壓日本,怎麼還會聽你胡言?

自說自話無地區視野

當下,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實力已經力壓日本,但日本的政客還視而不見。而釣魚島這一波相爭,日本丟失原擁有「實際控制」的優勢,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日本政客還不思改變,還刻意放大和扭曲,使釣魚島之爭從「有限爭端」逐漸具有「無限爭端」的性質,被扭曲為中日在地區秩序、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全面較量。結果,中國乘機明確自己的態度和底線,徹底改變以往的戰略模糊,打破了中日之間長期的默契,造成日本的戰略迴旋餘地愈來愈小。

日本的戰略短視,與其島國地理環境是分不開的。歷史上,日本多次將自己的單方面願望當成理所當然的「戰略」。一九四○年日本簽訂條約與德國聯手,主要是想藉此迫使美國緩和對日本的態度,而此後山本五十六決定奇襲珍珠港,也是希望通過實現日本海軍對美國海軍的戰術優勢,逼迫美國與日本媾和。這些目標後來全部落空,這與日本現在於釣魚島問題上自說自話、一廂情願,體現了一脈相承的思維定式。

日本從明治維新到二戰戰敗,只是短短幾十年,有學者分析,這與日本的島國心態、缺乏真正大戰略有很大關係。從日本決心發動侵略,構築大東亞共榮圈,顯示日本沒有找到日本四島真正和諧的生存之道;二戰後日本經濟起飛,但依然無地區視野,不將自己看做亞洲國家,這都說明日本一直沒有擺脫幼稚型「島國戰略」的影響。相反,中國吸取了教訓,頑強地進行強國戰略。

日本新的政權誕生,一定要思考:一、是繼續在釣魚島問題上死要面子,還是真正與中國建立戰略互惠關係;二、是繼續依附美國,還是走出獨立求存的生路。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