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選戰分析與傳媒報道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奧巴馬連任總統,參眾兩院民主共和兩黨各佔多數,府會格局與選前基本不變。選後的政經分析,自有不少高明論及,我倒是想談談一個較少人提及的觀察。

大家若有留意選前的新聞報道,會發覺無論中外傳媒,都說今次選舉緊湊異常。但從選舉結果看,奧巴馬雖然得票比四年前少,但所得的選舉人票數目仍然以明顯距離擊敗羅姆尼。事實上,根據選前一周的民調,奧巴馬在絕大多數搖擺州份都有輕微的領先優勢。我在兩周前亦曾指出,只要奧巴馬能勝出俄亥俄州,已可篤定當選。但為何傳媒仍然指此次選舉為勢均力敵的一戰呢?

其一當然是傳媒本身的習性。只有當選戰仍然帶有變數,選情激烈,讀者及觀眾才會有興趣追趕新聞。試想想,若一早已預告奧巴馬差不多必定勝選,那就等如一場實力懸殊的足球賽,無論是賽前跟進及賽事進行中追看的意欲,都會比譬如巴西對意大利要低得多。

其二,傳媒亦慣性地要「平衡」報道雙方的觀點。今次選舉兩黨灑下史無前例地高的經費,亟希望勝出,而共和黨特別強調羅姆尼在全國民調多次領先奧巴馬,於是傳媒在報道時難免把雙方一樣樂觀的視角同時展現,形成不知鹿死誰手的感覺。

由於傳媒工作者多為文字訓練出身,較側重政策及意見鋪陳的分析,於是對民調數字的含意敏感度不足。事實上,今次選前的民調數字預測是驚人地準確,其中幾位用較高深統計理論預測選舉結果的分析家,更能成功推算所有州份的勝選者。幾位分析家在選前都一致認為奧巴馬勝出機會達九成以上,因此對傳媒說勝負難測感到莫名其妙。

數字分析在過去兩次美國大選都展現強勁的預測能力,不少傳媒相信往後的選舉分析及報道,會大大加強民調統計的精密推算。反觀香港,選舉分析流於「阿媽係女人」及「馬後炮」層次,幾位所謂專家對數學的掌握極為業餘,更有些分析毫不中立,充滿黨派之見。和美國相比,就像我們特首及他們總統的選舉得票一樣,差太遠了。

劉嘉鴻 人民力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