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滿海倡建多層式丁屋

【本報訊】本港鬧土地荒,社會上愈來愈多聲音希望騰出丁屋預留土地作一般住宅發展,繼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在報章撰文表態,指有需要檢討丁屋政策後,社會各界亦紛紛表態支持檢討及向當局獻計,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小組成員李華明建議可以「居屋換丁權」的方式收回丁權,另一成員鄔滿海則認為興建「多層式」丁屋方案可提高用地效率,連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何君堯亦表明歡迎檢討,認為丁屋設計有改善空間。

發展局早前透露,全港有近千公頃「鄉村式發展」土地空置,當中大部分預留給原居民興建丁屋,引起土地是否用得其所的爭議。身兼香港房屋協會主席的長策督導委員會成員鄔滿海昨日出席活動後,被問及丁屋政策是否需要檢討,他認為現時丁屋主要是三層高的低密度住宅,相對公屋用地的高密度式發展用地效率不高,建議政府研究發展多層式丁屋。

提議用政府樓換丁權

鄔滿海承認丁屋主要建在鄉郊地方,基建設施未必能配合作多層發展,加上丁屋發展歷史悠久,部分興建丁屋申請輪候時間長,政府要考慮短、中、長期的土地來源。他認為政府不能透過收回丁權來限制丁屋土地,應與原居民等持份者商討,深入研究達至一個社會接受的雙贏方案。

另一長策成員李華明亦認同丁屋政策需檢討,認為政府預留大量土地興建丁屋,而本港正需要土地興建樓宇,兩者有矛盾,但鑑於丁權因涉及基本法問題,不能即時取消。他建議政府可出資興建全新高層式房屋來交換丁權,不一定要用「居屋」的名稱,以避開涉及居屋擁有權、買賣、貸款及首期等條款,藉此騰出土地興建公營或私人房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亦談及丁屋問題,他指現有土地受城市規劃規限,政府在規劃時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可持續性,而丁屋問題亦涉及過去政策,但社會不斷發展,住屋問題尤其明顯,政府正努力增加土地資源,如何能夠釋放土地資源,或者以新方法擴大既有土地,均是當局關注焦點。

屯門鄉委會主席何君堯亦歡迎檢討,指丁屋已有四十年歷史,未能地盡其用,樓高三層、每層七百平方呎的設計有改善空間,可以考慮興建多層丁屋,底線是不能扣減丁屋總面積二千一百平方呎:「叫丁屋也好,丁單位都好,我現在擁有二千一呎,你唔好畀我間只有六百呎嘅屋我住。」他又認為申請丁屋五至十年的輪候時間太長,有需要改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