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反日示威是宣洩怨氣?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觸動內地反日情緒,惟中國官方未有任何實際護土行動,令反日行動持續升溫。連日全國多個城市民眾上街示威,更連番衝擊日資公司,甚至毆打警員。反日示威全面升級,是愛國?還是另有原因?

Q:反日活動是否等同愛國?

A:成熟的愛涉及兩個層面:理性和感性。內地的反日行動已全面升級,不單衝擊日資公司,市中心其他商戶亦受到破壞,感性方面無從質疑,但背後可能缺乏理性,示威民眾未必能理性判斷衝擊行為的合理性,亦無法從歷史基礎提出「釣魚島屬於中國」的實質理據,只是社會氣氛令民眾情緒失控,這只是麻木及片面的愛國行為。

Q:反日演變成警民衝突,是否反映內地人受政治壓迫?

A:這與政治未必有大關係,反而可從經濟方面來看近年內地經濟增長迅速,加劇貧富懸殊問題,加上今年經濟下滑,不單基層生活艱難,富戶亦面對資金流失問題,社會充斥怨氣。對於這次反日示威,官方採取容忍態度,或是希望能轉移視線,以外患來避免內部分化,增強內聚力之餘,又讓民間有宣洩負面情緒的渠道。

延伸思考

1.為何釣魚島會再次觸發內地反日情緒?

A:內地的反日情緒一直存在,因為日本侵華的倖存者,有部分依然生存,而且日本侵華是近代的事,只需要一個觸發點,就能挑起平伏的狀態。這次日本將釣魚島收歸國有,屬於政府層面的大舉動,被視作挑釁行為,導致內地一直積壓的反日情緒爆發。

2.內地監控網絡嚴謹,為何市民仍能透過網絡來凝聚力量?

A:雖然內地對網絡監控十分嚴謹,但亦難以做到滴水不漏,網民可透過即時通訊或社交平台發放訊息,以極短的時間使訊息流通,即使訊息在十分鐘內被刪,網民仍能把握這十分鐘的時間互通消息,成為相對細小卻有效的消息發布空間。

3.中國政府對日態度是否軟弱?

A:處理外交有多種手法,包括軍事、談判、貿易及民間活動,如果要使用軍事才不軟弱已是落後看法,以美國駐軍伊拉克為例,不單每年軍事支出龐大,還涉及人命傷亡,更挑起復仇心態,不合乎成本效益。在今次釣魚島主權誰屬的問題上,中方雖處被動狀態,但仍派出船隻到釣魚島一帶,屬於以軍事姿態行動,卻又不訴諸暴力,亦可算是建國以來最強硬的一次行動。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