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營:國民愛國 普世價值

有組織發起全港大專生罷課,要求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一位大學教授在集會上發言時表示:「身份認同並非基於血緣,而是一種選擇。如果有人認為,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血濃於水所以要愛國,想法是落後及不文明。」

依該位教授說法,一個人認不認自己的國家民族,認不認自己的同胞手足,是個人選擇,毋須因血緣而愛國。教授或許可拋出不少理論著作來證明自己的理性,但此番說話在我聽來卻着實心寒。

一九八九年五月,數萬香港市民頂着八號風球在維園集會,聲援北京學生;二○○八年四川大地震,香港賑災善款逼近十億元,更有市民冒着危險親自到災區救援,包括醫生、工程師等等;今年八月,保釣船由香港出發,保釣人士冒着生命危險登上釣魚島宣示主權──這一切不正是香港人對祖國、對同胞最真切的愛,難道不正是血濃於水的印證嗎?如果說基於血濃於水的愛是落後及不文明的,那麼香港人是否該為自己這滿腔熱情感到羞恥?抑或凡此種種為同胞發聲、為祖國維權,香港人是在「理性」分析、客觀思辨之後,基於某種利益才做出的選擇?

血緣的感情流淌在我們生命的每根血管中,詮釋在我們生活的各個細節裏,它是生物界本能的表現,是人類世界不帶任何附加色彩、最質樸的一種愛。試問這世上誰人可以切斷自己與國家民族的血緣聯繫,不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猶太人流徙世界各地,經過一千八百多年之久,終於在一九四八年復國。這份堅持與執着,靠的就是割裂不斷的血緣聯繫以及基於此的愛國情。

若有人可以「理性」到連血緣之情都選擇捨棄,那麼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何在?愛國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亘古不變,普世皆然。我們要分清的是國家與政府、政黨的不同,我們愛國卻可選擇不認同政府的政策,可批評政黨的過失。

人們因「國」而愛國是不易的道理。若揚棄國家觀念,那我們又用甚麼準則去愛國?如果我們認同身為中國人的身份,卻不因此愛中國,那我們又應該愛誰?

香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大都市,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在此扎根。有如此胸懷的香港人,難道連自己的國家都容不下,連植於DNA深處的國民身份都可以棄如敝屣?若真如此,我寧願選擇不文明。

麥國華 公共關係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