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保一族:去沙漠上課

【記者陳詠恩報道】夏季通常只聯想到陽光與海灘,但原來深入沙漠亦可享受難忘暑假!十名本地中學生上月下旬當上「沙漠英雄」,遠征內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親身感受沙漠化的威力,探討能源開發對環境影響,體驗珍惜資源的重要,在沙漠進行熱辣辣考察之旅。

塔克拉瑪干沙漠在維吾爾語的意思是「有入無出」,位於內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年均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即使當地正處秋季,日間溫度可達攝氏四、五十度。中學生「犀利哥」、Jeremy和Ingrid從烏魯木齊經天山進入沙漠,進行共十一日的探索旅程,但從他們剛回港的臉上,絲毫不顯疲態,說起旅程更是七嘴八舌,難掩興奮之情。

「企喺沙漠,行一步,退兩步!」首次踏足沙漠的犀利哥說,在極幼的沙上步行舉步維艱,放置沙上的物品只需一會兒就被掩沒。Ingrid指沙漠廣闊得令人失去方向,Jeremy亦稱在旅程中遇上迷你版沙塵暴,有驚無險,而在沙上紮營亦需考慮風向,又要以背包穩固,否則易被吹走。

點解無仙人掌?

沙漠有獨特的環境生態,他們解釋,沙漠內有少數植物生存,如被封「沙漠三劍客」的梭梭、紅柳和駱駝刺,不過「呢個沙漠係無仙人掌o架!」因當地水鹽分高,不適合仙人掌生存。

旅程更令人反思能源問題。內地石油公司為開發沙漠油田,在十多年前興建輪民沙漠公路(輪台至民丰),採用土工布穩固沙基,又以蘆葦方格、蘆葦柵欄等防沙,配合滴灌種植及綠化帶等強化固沙效果,成為他們今次探索的主要道路,「雖然唔使開發能源,就唔使建公路,但呢個係唔環保之中比較環保嘅方法,至少比填海好。」

「城市人調節環境,在沙漠人就要調節自己。」Jeremy直言學懂要珍惜每一滴水,例如他們要用洗完菜的水洗手,再用來洗碗,直至不能再用;連吃西瓜後,果皮亦要反轉丟掉,減慢蒸發,水分更可滋潤沙漠其他植物。珍惜資源,愛惜生命,他們在沙漠中上了寶貴一課。

一班中學生上月探索塔克拉瑪干沙漠。(受訪者提供)

沙漠內只有少數植物生存,如駱駝刺。

水樽盛載着沙漠的幼沙。

大餅是學生們在沙漠中的食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