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營:罷課並非負責任行為

國民教育經過一個多月的爭議後,社會逐步建立共識,主要是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對培養下一代十分重要,課程指引亦持平客觀,只是《中國模式》手冊內容偏頗,令家長及老師擔心下一代會被「洗腦」,所以主流意見認為國民教育應該推行,但教材要全面、客觀及持平,而學校要有足夠時間籌備課程,教材要由學校自行決定。

但是,反對國民教育的團體,無視國民教育的重要,也沒有聽取社會上眾多校長、大學教授、老師、家教會負責人及市民的意見,堅持要教育局撤回課程,並將舉辦大型反國民教育集會,向政府發「最後通牒」,若政府在限期前不撤回課程,反對團體就發動學校及學生罷課,逼教育局就範。

其實,教育局所制訂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清楚說明課程宗旨是要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家庭成員、社會公民、國民和世界公民。

此外,課程提出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發展獨立、多角度思考,作出情理兼備的價值判斷,更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普世價值,包括和平、公義、自由、民主、人權等。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到,課程指引是全面、多元、客觀以及持平的,而且能夠為我們培養具備優良品德及良好國民質素的下一代。

社會表達對國民教育的憂慮後,梁振英領導的新政府以開明開放態度,與不同團體溝通,聆聽多方面意見。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多次與反對推行的團體會面,教育局更成立「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成員包括中、小學校長及教師,並邀請反對推行的團體代表加入。

特首梁振英更決定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最具爭議的「當代國情」部分上載教育局網頁,讓家長、老師、同學和市民查閱和監察。

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反對推行的團體在沒有提出新的理據下,繼續以「洗腦」、「政治灌輸」、「不撤回,就罷課」、「最後通牒」等去煽動市民的情緒,無視眾多校長、老師、大學教授、家教會主席及社會各界人士發表的意見,只是以罷課為手段,以推倒國民教育為目標,而沒有顧及撤回課程對培養下一代的影響,更沒有考慮罷課對學生和學校造成的損失以及帶來的不良影響。

蔡涯棉 資深地產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