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人論壇:李慧詩奪銅啟示

港隊的「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終成功於女子競輪賽中勇奪銅牌,成為港隊史上第三面奧運獎牌,載入史冊。事實上,李慧詩的比賽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更曾因只得第四名而跌入復活賽。幸得小妮子堅守信念,相信自己多年來的刻苦成果,終能逆流而上,獲得佳績。李慧詩的戰績,除令港人鼓舞雀躍之外,更展現出香港人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香港運動員的潛力。

不少人認為,現在正是絕佳的契機,去加強發展本港的運動產業,為運動員提供更優良的配套和訓練,亦能趁此鼓動香港人的運動風氣。但事情又能否順利如斯?猶想起當年「風之后」李麗珊和「乒乓孖寶」李靜及高禮澤載譽歸來之時,不也是掀起一陣旋風嗎?只可惜不消片刻,即便風平浪靜,人走茶涼。由此可見,若當局和相關持份者不能把握時勢,推而廣之作持續發展,這陣熱潮也終成仲夏一夢,雖甜卻消散難再。

誠然,香港並不算是運動城市,亦未投入大量資源發展運動,在芸芸國際城市之中,可算相當落後。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為例,全市都被單車徑覆蓋,亦設有各種配套設施如專用交通燈和停車處等。該國人民亦已培養出以單車代步的習慣,兩輪飛馳之光景到處可見。相比之下,香港政府雖亦有貫通單車徑的計劃,卻仍未能解決配套和安全問題,可行性令人思疑。

即便是一些普及運動,如足球和籃球等,其發展在港均綁手綁腳,難以舒展。在香港尋找足球場和籃球場,雖未如沙中綠洲,但數量仍明顯不足以應付所需。不少市民往打球時便往往因為一地難求,最終敗興而歸,久而久之喪失興趣。香港雖寸金尺土,但若缺少這類可充當「市肺」的休憩場所,只會令都市生氣喪失殆盡。

在中國、美國甚至北韓,都有一套完整而妥善的運動員選拔系統。中國兒童在展露出運動天分後,便會被送到由國家管理的訓練學院,接受針對性的培訓。從訓練內容,作息時間以至飲食,均有專人管理,務求發掘出運動員潛能。相對而言,香港的孩子卻只能透過學界比賽和一些私營機構的體育推廣計劃接觸運動。可以大膽假設,香港並不缺具潛質的運動員,卻很多時因為未被發掘而遭埋沒。

即使成功當上運動員,當局亦未有足夠支援。早前便有報道指出,有運動員因為缺乏資金,需籌款集資以參加比賽。事實上,不少香港運動員在訓練之餘,仍要兼顧學業和工作,亦未有專業教練指導,訓練效果自不免事倍功半。

如上文所言,李慧詩等一眾健兒今天的成就,的確反映了香港人堅忍精神,因為她們面對的對手不僅是他國好手,更有配套和支援的限制。亦因此,她們能在此等困境中獲得佳績,才更教人欣喜。只望當局能體諒運動員的苦處,加強投入,開展風氣,勿讓好不容易燃起的燎原之火以湮滅告終。

本欄逢星期日見刊。園地公開,歡迎就時事局勢發表意見。請附上個人資料,電郵至sunmanforum@gmail.com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傳媒人Krist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