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機械化與職業化

西方不少人仍存在冷戰思維,看中國運動員有突破性表現,首先便想到禁藥,可又無法提出證據,嚴格的藥檢更證明中國選手清白,於是只能說中國選手靠機械化訓練來贏取成績。

機械化,簡單說就是非人性化訓練,等於說西方的選手訓練合乎人性,認定他們的選手是天賦高一些;中國選手不過能花多一倍訓練時間來彌補,拿走很多金牌卻非人性。

「沒有痛苦,便沒有比賽」,這是西方說法,運動比賽的本質是透過鍛煉贏得勝利,因為不在訓練時刻苦,比賽時輸了更痛苦。訓練不機械化,便惟有靠天分,在西方,選手天賦高少練些也能贏;在中國,沒天分根本不會被挑作訓練對象,「合理的鍛煉是訓練,不合理的鍛煉是磨練」,這是中國人的說法。說穿了,中國選手讓人眼紅,除了天賦,也能刻苦訓練。

比賽結果是客觀事實,但怎樣訓練才合乎人性沒標準。奧運過去強調業餘選手參與,但近年也是西方先認為業餘水平不夠看,除了專業訓練,還拚命拉攏職業選手參賽。奧運一職業化,便形成弔詭的命題:為甚麼職業化可以接受,機械化訓練便要批評?誰會認為職業化選手的訓練不機械化?中國只是在不太職業化的項目中多贏獎牌,外間便認為中國選手的訓練非人性了!

徐傑昌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