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農地和屋地

政府四圍打鑼搵地發展新市鎮。除非進行大規模重建計劃,市區可用土地幾已用罄,要打郊野公園的主意或恢復填海,馬上被罵個狗血淋頭。市區土地供求嚴重失衡,只能從市區以外的範圍尋覓。

新界土地大部分是農地,多自六十年代已荒廢,真正全職務農者日減。近年偶有人家進行有機蔬果種植,然而規模不大,完全沒有經濟效益。有地主常年在外,任由土地棄置,有把農地非法改為停車場、集裝箱存放站、燒烤場等,也有索性把土地賣給發展商,希望日後可改作住宅用途;據聞新界北部有六成以上農地已被三數地產財閥低調收購。

政府向來對農地轉屋地的政策抓得很緊,即使發展商願意補地價,也不會輕易過城規和環評的難關。財閥守株待兔,靜候鴻鵠來臨,認為政府終須依賴新界農地來解決屋荒問題,年來頻送秋波,在幕後提出不少換地建議。為避官商勾結之嫌,政府一直不為所動。

財閥沒有估錯,新舊兩任政府均有共識要開發新界北部興建新市鎮,準備斥巨資徵收土地。如何落實回購被財閥下了釘子的農地還未有開始,那邊廂已有人協助村民扯起橫額,反對政府規劃。這是菜園村鬧劇翻版的一個序幕,將來如何發展言之尚早,但衝突幾乎無可避免。

政府沒有第一產業政策,農業難有長足發展;任由土地廢置,是整個社會的損失。有人反對規劃的原因,只是為了不讓地產霸權藉此圖利,但新市鎮不能只有公營房屋,提供基建設施的龐大費用也必須靠賣地回籠。只要有妥善的城市和環境規劃,合理的補償和遷移安排,市民實在不宜盲目反對興建新市鎮的計劃。

假如沒有沙田、屯門、天水圍、將軍澳,我們兩成人口今天要住到哪裏去?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