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貧童反易培養同理心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經濟不景,通脹持續,低收入家庭捉襟見肘,生活在赤貧線以下的兒童有增無減。貧窮不止影響生活素質,更影響兒童未來發展。不少人想藉着教育向上爬,從而脫貧改善生活,但技能培訓及課外活動均需要錢,窮人是否注定永遠困於貧窮惡性循環?

Q:低收入家庭的兒童面對甚麼問題?如何影響他們成長?

A:居住環境和學習障礙問題。首先,低收入家庭居住環境不好,影響身心發展。另外,學習模式在過去的二十年轉變很大,要取得好成績,單靠努力已不足夠,還要看課外活動的參與。學制改革後,多了很多需要錢和額外資源來評分的項目,低收入家庭負擔不起高昂費用去應付子女學習需要,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可能受影響。

Q:低收入家庭兒童在貧窮環境下與富庶環境成長的兒童,將來在性格及待人處事方面有何分別?

A:貧窮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已缺乏資源培訓,向上流動機會少,若政府不施援手,造成跨代貧窮。但貧窮兒童未必最差,例如在社交技巧方面,富裕兒童從小在物質包圍下成長,會不知民間疾苦,反之貧窮兒童容易培養同理心,與社會基層相處較易。在自我形象方面,貧富並非自我評價高低的關鍵,因為富者在金錢上滿足,但不一定快樂,而有些貧者也會認為人的快樂不一定建基於金錢,並較易滿足。

延伸思考

1.早前有調查指,低收入家庭兒童自信心比其他兒童低,你認為是甚麼原因導致?

A:這個情況很難避免。以前社會物資不多,兒童間狀況差不多,很少作比較;但現在社會富裕,資源豐富,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所以在強烈比較下,低收入家庭兒童的自尊心會受創,出現情緒焦慮等問題。加上現在資訊發達,他們很容易就獲得資訊,知道很多人比自己生活的更好,覺得被比下去,自卑感油然而生。而這種負面情緒,也會令他們討厭貧窮,自我形象持續低落。

2.低收入家庭兒童較少機會參與課外活動,但不少學校都重視課外活動發展,這些兒童是否已輸在起跑線上?

A:因為香港的學制比較重視技能培養,但培養技能須要金錢及額外資源配套來配合,低收入家庭負擔不起課外活動費用,較少機會遠赴外國遊學或學習樂器,這方面就比較吃虧;但他們接觸到基層,在自理能力及了解群眾心理方面會相對較優勝。

3.政府應如何幫助低收入家庭兒童有全面發展機會?

A:有額外資源培訓的兒童較易有好成績;沒有額外資源培訓的貧窮兒童,即使比一般兒童付出更大努力,也未能確保得到好成績。這樣會影響他們心理發展和生活。政府可設立資助項目幫助低收入家庭兒童,讓他們有平等的參與機會,不再覺得被比下去,並促進社會基層向上流動。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