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實事求是評價小平理論

《人民日報》日前在頭版顯要位置發表題為《改變中國命運的歷史選擇》的署名文章,以七千餘字的長文歌頌鄧小平開創的道路,並指出「中國不走這條路,就沒有別的路可走。只有這條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榮之路」。

黨報突然力捧鄧小平,主要是鄧小平南巡二十周年前後,內地學界掀起了一股對鄧小平口號和理論的質疑聲,學者劉勝軍發表題為《那些應該退出歷史舞台的口號》的文章,呼籲「抵制」鄧小平圍繞改革提出的口號,如「摸着石頭過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並直言此類在當時發揮巨大作用的口號,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障礙,理應以與時俱進的態度予以揚棄。

口號不可能永遠正確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一句頂萬句,他的很多口號都成為改革開放的論斷,被官方膜拜為金科玉律,尤其是中共第三代與第四代領導人都是鄧小平指定,對鄧小平的理論更不敢逾越一步。

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開創新局,第一步就是重新評價毛澤東思想,所使用的武器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字,不能以教條主義對待毛澤東思想;思想的桎梏打破之後,迅速產生巨大的生產力,鄧小平因勢利導,以務實的方式成功發展了中國經濟,也挽救了瀕臨險境的中共。

不過,時移世易,鄧小平提出的一些設想與理論,不可能「一貫正確、永遠正確」。比如,鄧小平對南海諸島和釣魚島主權爭議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成為這些年中國外交的「天條」。鄧小平的初衷是為爭取和平安定的外部環境,集中心思發展經濟,屬於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如今當局信奉教條主義,結果「擱置爭議,他國開發」,令許多島嶼落入他國之手。

再比如「摸着石頭過河」這口號,當年改革只是在淺水區,摸着石頭能過河,如今改革進入深水區,摸到的已不是石頭,而是水雷,碰到的是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稍有不慎便炸個粉身碎骨。

所以,對鄧小平理論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與時俱進創新,才是繼承鄧小平理論的真實態度。世界上沒有永遠正確的理論,亦無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鄧小平理論也一樣。中共第五代如果繼續將鄧小平當年的口號當作金科玉律,裹足不前,中共將徹底失去創新精神與發展動力,也難以承擔治國理政的重責大任。

馮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