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崔天凱對美國示弱了

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日前在香港發表題為《中美在亞太的良性互動》的演講。無論從任何角度看,中美在亞太的關係稱之為互動也好,稱之為角力也好,都是當下亞太的焦點,也是世界的焦點。

國際角力的焦點是甚麼,當然就是美國重返亞太。美國未來十年的戰略唯此為大。前十年,美國集中精力反恐,中國藉機大發展,也正是這十年中國三級跳,GDP躍居世界第二。美國當然不爽,也擔心變成老二,於是戰略重返亞太,就是制衡中國。

重返亞洲 避無可避

中國改革開放頭二十年,吃夠了美國的苦頭:從最惠國待遇與人權掛鈎,到八九年全面制裁;從強行檢查「銀河號」,到「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南海「撞機」。直到九一一,中國支持美國反恐,北京才得以喘息,並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有利條件埋頭發展經濟,提前完成鄧小平全面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

八九風波後,鄧小平提出「韜光養晦」的二十四字方針。對此,筆者理解,不同時期應有不同的重點:開始就是沉着冷靜應對制裁;接着是在國際事務中「不當頭」,埋頭發展。實際上,這一方針也是中國的對美方針,核心就是「避免直接對抗」,「能讓就讓」。北京的韜光養晦其實就是對美國韜光養晦,對其他國家就對不起,沒那麼便宜。

問題是,當美國的重點在美洲後院的時候,北京可以聽之任之;當美國的重點還在歐洲的時候,中國可以理解;當美國進入非洲,北京也可作「壁上觀」;但美國現在要重返亞洲,矛頭百分之一百對準中國的時候,北京高層還能躲嗎?

台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煞停」兩岸民間推動政治對話的「台北會談」,難道馬英九就不知道嗎?北京幫了馬英九連任,新板櫈沒坐熱就要變臉,難道沒有美國重返的因素?香港一時間「反梁」甚囂塵上,黎智英跳得那樣高,還不是以為形勢變?事實上,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紛爭激化,也有美國的影子。相信令北京高層最頭痛的是,涉及主權和核心利益問題怎麼讓?

於是,崔天凱提出中美在亞太要良性互動,要培育互信、坦誠溝通、拓展合作和管控分歧,一句狠話也沒有。他至少要美國明白,中國在核心利益上不會再退,事實上也退無可退。你硬一點,人家可能還會跟你「管控分歧」,否則只會更步步進逼。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