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角色衝突

有利益衝突必有角色衝突,但有角色衝突不一定有利益衝突。像農村選村長,選出來的村長也是農民,不搞土地發展時只是角色衝突,發展農村土地如果先搞自家那塊,別人一看就聯想到利益衝突。人在社會中,幾乎都有不同角色,社會不能接受的是利益輸送,不是一人身兼多角,在農村便是農民兼村長,有無衝突,通常看行為,不是看角色。

回歸前,行政局成員便有洋行大班、銀行總裁、企業老闆,後來做特首的老董入行局時是船公司老闆,CY則是測量師行合夥人。過去私企營運者入行會,社會都沒甚角色衝突的質疑,如今政府委任一個公職人士,根本談不上實質利益輸送的可能,只能說擔心入行會會否削弱原來公職的職能。

公職人士做行會成員,角色衝突的程度便不如政治人物。殖民地時代的行政立法兩局議員,不過是港英政府的管治模式,方便政府一手提政策,一手表決,根本沒有制衡可言。要說角色衝突,立會議員兼行會成員,矛盾其實大得多,民間輿論不挑,卻專挑林煥光這平機會主席?

行會成員的職能是協助特首做政策,政策要有廣泛代表性,便要邀請不同界別精英入會,入得行會怎可能只扮演單一角色?說到底,行會組成的負責人是特首,問題便不僅是林煥光要二揀一,而是對於這個行會召集人,特首為何表現得事不關己?

徐傑昌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