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最高中樞 成敗所繫

台北民間團體取消兩岸「台北會談」,因不能接受台主管官方之要求,把主題「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中的認同和互信字眼改掉,以及參與者限是「純學者」,而致有國台辦背景人士被擋駕。陸方當然強烈反應,甚至發聲說馬英九政府須為兩岸交流之開倒車負上「歷史責任」。

自馬英九連任以來,兩岸關係鮮有新進展,連與經貿直接相關的「投資協議」都談不攏,遑論陸方高度期待的「和平協議」。「先經後政」的共識看來已被台當局改為「先經不政」,對北京涉台單位而言,難道真是「成也馬,敗也馬」?

兩岸體制全異,發展政治關係談何容易。以今次事件為例,台方沒理由不明知大陸黨國一體,即便是社科院人員亦不失有其官方色彩,則何必提出所謂之「純學者」要求?

回頭看香港,最新民調顯示港人對「中國人」之身份認同又創新低,年輕一代尤低。回歸十五周年將至,讚揚「一國兩制」成功之聲一片洋溢。的確,相對於台灣,「一國兩制」是在港實現,但客觀論,也仍然尚在實現的過程中;中港間之磨合需時,特別是認同感甚費周章,前路還真不易行。

港台二地與大陸關係的處境有同及不同,港澳辦和台辦是兩個不同班子,但上頭只有一個中樞,其如何運籌帷幄,乃涉港、台大政成敗之所繫也。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