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高GDP住細樓唔匹配

【本報訊】候任特首梁振英指出,香港人均生產總值排名全球頭二十位之內,但有一半私樓住戶的居住面積少於四百九十平方呎,「完全唔匹配」,影響香港吸引人才。他強調香港並非缺乏土地,上任會從速檢討港人的住屋需求,希望可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方向包括提高地積比率及釋放更多新界土地,但同時要平衡市民對屏風樓、填海及保育方面的訴求,取得全民共識。

改善居住加快建公屋

梁振英接受東方報業集團獨家專訪時指出,香港並非缺乏土地,只是土地開發緩慢及不平均。他引述其「愛將」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的說法,指「香港七百萬人居住於百分之七嘅土地,即百分之一土地住了一百萬人」,即使扣除佔四成面積的郊野公園,新界仍有很多綠油油的土地,新一屆政府除了要加快土地開發,最重要是全面檢討港人的住屋需求,是否滿足於現有的擠迫居住環境,還是希望長遠可以有所改善。

梁振英表示,香港約有一百萬戶私樓,有一半、即約五十萬的實用面積低於四百九十呎,遠低於經濟發展程度相若的歐美國家和新加坡:「香港人均GDP(生產總值)喺全球排頭二十,但一半私樓住戶嘅居住面積少過四百九十呎,係完全唔匹配嘅。」他又說,居住環境過於擠迫,不但影響中基層市民,亦嚴重削弱香港對海內外人才的吸引力,他認識的一對醫生夫婦,更因住屋理由決定轉往新加坡發展,問題急須解決。

梁振英說:「五十萬戶住喺細過四百九十呎嘅,我哋想佢可以住大幾多呢?之後乘番建築面積,再乘埋地積比率,係五倍定係六倍呢?可唔可以起樓再起密啲、起高啲呢?我哋就可以得出到底需要多幾多地。」

提高地積比率有爭議

梁振英承認提高地積比率有爭議性,亦與改善居住環境、反對屏風樓的訴求存在矛盾,填海覓地亦有不少人反對,需要整個社會、尤其是年輕下一代一同討論,在明白當中的政策矛盾下尋求共識。梁振英又說,為免影響現有私樓業主,新政府不會透過壓低樓價來遷就購買力,主要政策手段還是加建居屋和公屋,但其他資助房屋模式亦會開放考慮。

他重申,現時興建一幢公屋需時七年的做法絕對不可接受,社會不可「習非成是」,他已要求其新班子研究如何縮短程序,例如在市區起樓不可在假日打樁,但在某些偏遠地區則可以考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