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熱辣:政府保育不力 珍稀石刻隱世

香港有九塊珍貴的石刻,歷史悠久,近至南宋遠至史前,古物古蹟辦事處雖將之列為法定古蹟,但「捉到鹿唔識脫角」,僅在網頁簡單介紹,巿民如按圖索驥前往尋幽探勝,隨時失望而回。除此以外,石刻位置方圓百里均無指示,即使找到石刻,又無資料講解石刻歷史,而用以預防風化的玻璃罩,更因疏於清潔布滿污漬,遊客無法看到石刻真身,趣味大減。缺乏宣傳及配套不足下,人迹罕至,珍貴石刻慘被埋沒。

現存九處古代石刻,分別位於東龍洲、蒲台島、長洲、滘西洲等沿海地區。本報記者過往數周攀山涉水,尋找這些香港古代石刻。雖然古蹟辦網頁有介紹石刻資料,惟地址不詳細,只提供來往交通工具的資訊,實際地點欠奉,附帶圖片亦不清晰。記者根據網頁所提供資料尋獲不同石刻時,卻發現「香港法定古蹟」位置隱蔽,現場卻無足夠指示,只憑網頁簡單資料,根本難以找到石刻。

布滿污漬 介紹欠奉

全港最大的石刻位於離島東龍洲,多年前政府以保護文物古蹟為名,以巨型玻璃罩和圍欄圍起石刻。有遊客投訴說:「都唔明政府做咩用塊大玻璃封住,但係又唔打理。你去到自己睇吓,塊大玻璃又殘又舊,根本連個石刻都睇唔清楚,有無搞錯!」

記者到達現場,見到石刻被一個高約兩米的巨型玻璃罩圍封,玻璃表面布滿污漬,莫說遊客不能拍攝石刻真迹,連記者亦需將專業相機從斜邊伸入欄內,方可拍攝到石刻,設計極為不便。該處更隱藏極大危機,由於石刻面積接近兩米乘二米半,但對出的石屎路闊度卻僅得一米半,所以遊客如欲望清石刻全相,必須將身體向後傾並貼近欄杆,一不小心或失平衡,向後跌落逾三米的碎石面,隨時頭破血流。

至於黃竹坑石刻就最為難尋,地點偏僻、入口指示不明顯,遊客根本難以發現。記者幾經辛苦,途經百米崎嶇不平小路方可到達,卻見石刻四周遍布蜘蛛網,估計平日鮮有遊人前往,看了半天,記者才找到附近有一塊已脫落了一半的金屬板介紹石刻。而大浪灣的石刻,則被鐵籠罩着,遊客只可遠距離觀賞。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吳振揚指出,政府多年以來以「安全」為由,以巨型玻璃罩或圍欄包圍石刻遺址,為求「零意外」發生,但此舉反映出政府的單一保育方式。根據吳的經驗,政府選擇建造物料時,大多與遺址特色格格不入,反而影響原有特色,遑論吸引遊客觀賞。他認為,政府需加強公民教育,讓更多人知道本港石刻位置,及其歷史意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林健斌、鄭宗夏

大浪灣 鐵籠礙觀瞻

遊客須透過鐵籠罅隙,才可看到石刻紋飾。

黃竹坑 位置隱蔽

龍蝦灣 臨崖路危

東龍洲 行人路窄

東龍洲 隔罩觀石
記者需要透過側旁的空隙,才能清楚拍攝東龍洲石刻。

政府要加強配套
羅先生(保險業):「我覺得政府無需要特意去鋪新路,因為會破壞原有的特色,反而有需要加強石刻附近一帶的配套設施。」

鍾小姐(文員):「我覺得東龍洲石刻的觀賞位置唔夠,如果政府會選擇去保育的話,可以先將巨型玻璃清潔好,市民先可以幫石刻留影。」

李先生(大學生):「我覺得政府有責任做更多公民教育,為本港不同石刻宣傳。另外,可以喺石刻附近增加指示牌同背景資料,吸引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