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問責制導致高官缺人

梁振英當選特首後,如何組建他的執政團隊成為當務之急,也是最不易為之的事情。梁振英雖然「從政」多年,在本地「左派」圈子裏冒頭很早,回歸後又進入政府建制,當過多年行政會議召集人,但大致上屬於「天馬行空,獨往獨來」之士,沒有多少「官場朋友」,也沒有多少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者。他和香港公務員系統也關係疏離,過往沒有多少交集。他當特首和當年老董當特首一樣,似乎都是「光桿司令」、「單槍匹馬」也。

不過,董建華出任首屆特首時,並未遇到「組班」問題,因為那時沒有實施高官問責制,全體公務員班底「順利過渡」,「直通」新政府,老董的管治和施政不會有「無團隊執行」之憂。香江管治班子之所以成為一個愈來愈大的問題,全因推行高官問責制,在公務員架構之上另外組建一個「決策班子」,名曰「問責高官」,涉三司十幾個局。一般而言,出任司長、局長的「問責官員」和公務員系統切斷了仕途聯繫,他們來自「社會各界」,若是公務員出身者,就要脫離公務員。

如果「管治高官」像以往似的,「純粹」是一個官場,那就大可不必擔心「找不到人」。常言道,官場最不缺的就是等着上位升官的人。一旦有位空出來,多少人「爭崩頭」去搶,上面或特首只會擔心怎麼擺平「僧多粥少」,哪裏會擔心沒有和尚想喝粥!

然而,香港「改制」後,管治班子的組成「另搞一套」,切斷了官場之源。高級公務員想進入「管治班子」,要大費周章,要付出不少「仕途的機會成本」。社會各界的「精英人士」若出任問責官員,也要付出很多「個人事業的機會成本」。如此這般,人才匱乏、班底難組和高官問責制就成了如影隨形的一對難以解決之矛盾也。

柳太極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