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洩密風波之政府角色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特首選舉駛入大直路,競爭白熱化,有候選人不惜踩界洩密,引火焚身,直指對方「你呃人」。戰況演至如斯田地,政府應保持中立,站在這場政治廝殺之外,還是應配合候選人,披露機密資料,以正視聽?

Q:唐英年對其他特首候選人的政治指控,政府應擔當甚麼角色?

A:政府必須就事件表態。首先,事件涉及懷疑有人違反保密協議,政府需要查證是否屬實,如果屬實,必須考慮執行相關懲處,如果事件屬虛構,等同有人捏造開會內容,以打擊對手聲望,屬事態嚴重,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Q:在消息真偽未明之下,公眾如何判斷候選人的指控?

A:市民是沒有途徑去判斷候選人指控的。因為政府行政會議的內容是絕對保密,任何一位參與者都不得向外洩露風聲。因此,市民只可以憑傳媒報道,以及各方的言論去分析候選人指控內容的真偽。

Q:政府仍未就候選人涉洩密表態,與過往例如西九漏報利益事件有何分別?是否雙重標準?

A:部分西方國家分別設有《檔案法》及《資訊自由法》,讓有關人士可循法律途徑得悉政府內部檔案,然而香港並無此法,港府可操控演繹政府文件大權,按需要選擇性披露保密事項,導致政府在處理西九漏報利益及今次候選人涉嫌洩密上,出現兩種處理手法。

延伸思考

1.今次涉嫌洩密事件,涉及甚麼公眾利益?

Q:涉及言論自由及集會自由,首先是商台續牌年期問題,打壓港人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至於以防暴隊反廿三條示威者,則打壓港人集會自由,如指控屬實,則十分嚴重,因港人只有透過集會,才能直接向社會宣洩訴求,否則再無渠道反映不滿。

2.候選人揭對方黑材料,是否反映在沒有普選之下,民意仍然主宰特首戰局?

A:民意仍然主宰戰局,首先,港人回歸後一直重視言論自由,政府稍有政策失誤,市民都不會忍氣吞聲,得民心有助上任後的施政穩定,而因中央表明要選大多數人擁護的特首,故候選人不斷「爆料」,就是為了打擊對方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