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政治自殺送對手上寶座

昨日回看了十六日晚特首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愈看愈心驚。不得不承認的是,回歸以來,北京的舉動常常引發港人詬病,但北京起碼確保了一個正確的傳統:中央歷來對有關香港的決策,雖然不一定是最有利的一個方案,但絕對是危害最小的一個方案。

往例不重提,讀者自己查。單就今次雙英會,就不得不說,棄唐取梁實為上策。自一九九一年開始踏足政壇的唐英年,迄今凡二十一年,號稱從政經驗豐富,但歷來每次遭遇大事,立刻方寸大亂、應對失策。雖然在政壇打滾這麼多年,但唐英年每次就負面事件作出的反應,都恰恰是最不應該做的。比如僭建,既已被篤爆,理應即刻認錯、糾錯,無謂先瞞後謊,更在關鍵時刻再失腰骨,卸膊予自己寬厚的太太郭妤淺,由此又將自己感情缺失的閨中秘事公之於眾。

至於十六日晚,儘管種種迹象顯示唐英年染指特首寶座的大勢已去,但作為北大人認可的候選人之一,唐英年本應對失敗表現得淡定一些,對勝者表現得友善一些,對受眾表現得高尚一些,對未來表現得積極一些。若真能如此,按照北大人的統戰思路,唐未來的去路亦不會太差,即使不能在新一屆特區政府中再任要職,也必然能在全國人大或政協中獲補一個常委職務,享受國家省部級高官的待遇,未來其家族後人,也自然有人照拂。

但唐英年的表現,似乎一開始就有「自絕於人民」意味,對兩位對手,全程直呼全名,僅在一次口誤時才用到了一句「梁生」。作為最基本的成人禮儀,大家都知道,稱呼對方「先生」,其實是對自己的尊重。若一個人連自己都不尊重了,港人又何嘗敢將未來五年的決策權交付其手?至於此後其罔顧保密守則、官員道義的爆料行為,更是完全選擇了與中央背離,成功上演了政治自殺。

雖然選戰至今,過程愈來愈讓人厭憎,但由唐英年驚天自絕的表現來看,傳媒的步步緊迫,大眾的事事叩問,以及候選人之間的互插互爆,確實非常有必要。既然香港的政治舞台是你們官員的,那麼想唱主角的人就必須表現得最卑微、最賣力、最能幹、最抗壓。

講多句,不知唐營的智囊都是些甚麼人物?個個似乎都是「無間道」,在每個關鍵時刻都貢獻昏招,將對手一步步送上寶座。

尤可夫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