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口角無益 是非須明

特首選戰電視辯論三方的態勢分明,熱門的梁是七分守,下風的唐是七分攻,純陪選的何則是十分攻。然而,針鋒相對卻少關心公共政策,大多乃耳熟能詳的黑料,僅有的新題材是唐揭發梁曾在政府內部的「高層會議」中,主張以鎮暴方式對付反二十三條立法的示威民眾,以及用行政手段操控媒體機構來箝制言論自由,兩點都被梁矢口否認。唐突爆此二料之目的不外企圖乘梁不備,刻畫梁為所謂一貫反民主、卻善於虛偽包裝的形象。

唐此舉立即被批有違官員守密義務,但因相關兩點都涉及重大的公共政策,公眾毋寧更關注唐所言是否屬實。公眾於此的知情權與官員的守密義務相比,孰重孰輕?答案見仁見智,但為令公眾於大是大非上能正確判斷,澄清真相理應更重要,尤因所涉機密內容亦不出相關公共政策範圍。因此,唐營應提出有力證據,證明非捏造;掌握內情者亦應就此有所回應;梁營則須提出兩層辯護:一是曾否作過如此主張?二是若確有其事,如此主張有何正當性?

至於作為泛民派代表的何所欲表徵的雙普選及六四平反兩大議題,公眾對兩位建制候選人所受制的立場已充分了解,故全無新意。泛民派必須另作綢繆,才能更有效宣達其政治目標,一味原地踏步、老調重彈,絕非良策。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