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有守有為適時應變

造化弄人,天下事十有八九不如人意,睇餸食飯是生活常遇到的現實,故有勸人知足常樂的格言。特首之爭一如「囚徒困境」理論中「淘汰最差者原則」的博弈,譬如後有熊追,只須跑得比另一人快。選擇本非多,何況在開放的社會,不可能存在人皆鍾意的政治人物,公眾的希求總須有節制。誰是斯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習近平早前訪美原創的新句,說得太妙。難得手中有選票者當然有權投白票,然既如此,亦白費當初爭做選委。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革命心態,民主政治不同於革命,講求妥協的必要和藝術。中國傳統向亦有「守經」還須補以「權變」的哲理,例如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公羊傳》:「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中庸》「執兩用中」的守則;孟子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戰國策》:「背時勢,而能成事者寡也。」

俗話形容不懂變通的人「食古不化」,迂腐之謂也,當今活生生的例子,如泛民候選人明知純屬陪選,遇到可發揮關鍵少數作用之時卻不知掌握,又放棄爭取入閣而坐失培養執政人才的機會。

人在江湖就身不由己,搞政治就得懂轉變。港府不能打烊,特首此位必須有人任,一味杯葛不是辦法,不如各落其力敦促就任者克盡其職。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