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熊樣人生
由於主營活取熊膽提取中藥製品,福建歸真堂推進A股上市的計劃再次引發爭議。在動物保護主義者看來,人與動物的生命是平等的,「人類中心主義」是落後的價值觀,應該被拋棄。即便你不是動物保護主義者,看到網上流傳的那些「活熊取膽」的照片,你也不得不為人類的殘忍而自責、羞愧。但是另一方面,熊膽是常用的中藥材,據稱目前有一百多種中成藥含有熊膽。
一邊是道德感受,一邊是治病需求,關於「活熊取膽」的評論並沒有一個共同的基點,爭論也容易流於雞同鴨講的境地。中藥協會作為行業的代表,要維護中醫中藥業的利益,站出來為「活熊取膽」辯解一番亦無可厚非。但是,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的一番話,卻令公眾憤怒,亦讓同行啞然。
在房書亭看來,「取膽汁過程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自然、無痛,完了之後,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覺沒甚麼異樣!甚至還很舒服。」
國人喜歡代表,不過通常只是代表同類,這回房書亭越了界,居然代表熊發了言。只是其代表性招致懷疑:熊被天天關在狹小鐵籠子裏不痛苦?身上永遠有個不愈合的口子不痛苦?你又是怎麼知道熊被取膽舒服?
懷疑論的觀點,概括而言就是:「子非熊,安知熊舒服?」甚至有人建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取房書亭的膽汁,看看他是否覺得「自然無痛」、「感覺很舒服」。
面對公眾強烈的反彈,房書亭閉了嘴,不過按尤可夫揣度,他應該也有一問:「子非我,安知我不知熊舒服?」此番揣度源於房先生立論推導的邏輯。
國人最早是將熊殺死取膽使用,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引進技術,在熊身上插管取膽汁;現今給鐵籠子裏的活熊取膽是自體造管,無痛引流,在房先生看來,這種方式不僅不殘忍,而且很舒服。
如上推理,是現今神州通用的邏輯,只是在房先生那裏被用於觀察熊的感受,而在官方則更多的用來評價百姓舒服與否。你抱怨買不起房,他會告訴你國人人均居住面積較以往提高了很多;你抱怨物價飛漲,他會告訴你商品極大豐富;你抱怨毒食品戕害身體,他會告訴你以前都吃不飽;你抱怨敏感詞限制,他告訴你網絡言論高度自由。
如上邏輯,大概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