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噏:積木活化舊建築

為喚醒外界關注保育,一批青年引進Dispatchwork(以積木填入舊建築裂縫),我們找來當中二人分享感受。

走到尖沙咀街頭,望着一條條結構相像的街道,上面有着一樣的連鎖店,間中只看到一兩棟舊式建築物、店舖,都感覺它們快被附近的「城市氣息」吞噬,令人不禁問:「這就是我們的城市嗎?」

舊有建築物愈來愈少,幸而有一群對香港充滿感情的年輕人,以另類方式宣揚保育文化,他們都有同一信念,「呢個係香港,我哋土生土長嘅地方,我哋要設法保育。」

「每次出到香港或者九龍,總會有啲地方唔認得。點解呢個城市,度度都一模一樣?」

家住西貢的神野貓,因工作需要,不時到香港各區,但每次「出城」,她都覺得自己變成「大鄉里」,不是被城市的繁華「嚇倒」,而是被倒模般的街道「迷倒」,「成日都蕩失路,好似去尖沙咀咁,覺得條條街差唔多長,差唔多闊,連舖頭都差唔多。」

城市化,舊有的特色建築物被幾乎一模一樣的商舖取代,「其實香港仲有好多好靚、獨有嘅舊建築,點解我哋唔諗方法,引起大家注意?」去年八月,神野貓看到外國媒體有關Dispatchwork的報道,有藝術家以顏色鮮艷的塑膠積木,填補舊建築物的裂縫,她心想:為何不在香港試一試?神野貓在社交群組上設立專頁,近半年已吸引逾三百人關注,反應超乎預期,「好開心可以喚起大家關注保育,因為呢個係香港,我哋土生土長嘅地方。」

Dispatchwork由德國蔓延

Dispatchwork由德國藝術家Jan Vormann於七年前提出,他以色彩繽紛的塑膠積木,填補德國柏林街道、公共或私人建築物上的裂縫,更曾以積木填補於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破壞的古蹟。完成後,部分積木於稍後時間被移除,亦有些不會被移走,吸引很多人駐足觀看。Vormann的活動慢慢引起關注,不少當地媒體爭相採訪,也吸引歐美,以至亞洲多國人注意,香港是第三個引入Dispatchwork的亞洲地區。

「反映佢哋愛香港」

80後以顏色鮮艷的塑膠積木填入舊建築物的裂縫,研究本港歷史古蹟多年的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副主席梁炳華認為,他們的行動值得欣賞,「如果對一個地方無感情,點會做咁多嘢?佢哋咁做,反映佢哋愛香港,係一件好值得我哋高興嘅事。」

梁炳華又指負責管理本港古蹟的部門的保育措施不足,人手又有限,年輕人看不過眼,惟有用自己方式保育。他又認為,Dispatchwork反映年輕人充滿創意,以自己方式解決問題。

「唔一定要藝術家先做得,其實每一個香港人都可以做。」

與神野貓志同道合的是Rabit,她是一名大學生,去年十一月始參與Dispatchwork的活動,慢慢成為活躍分子,「我哋至今喺香港好多地方嘅舊建築物都舉行過活動,如西環、西營盤、大坑及元朗等。」看似小小的一塊積木,砌起來可能花上過十人共半天時間,而積木更會於稍後時間被移除,但Rabit仍感到十分有意義,「我哋雖然唔係藝術家,但每個人都可以盡自己努力、用自己嘅style去為自己嘅城市添加色彩。」

Dispatchwork成功令人關注這個城市,但有人認為此舉會破壞舊建築的原貌,「其實有好多唔同方法,都可以做到同一效果,點解一定要局限喺傳統方式?唔同事物融合一起,先係真正和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 Apps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彭俊榮

神野貓:藝術工作者,去年八月把Dispatchwork概念,帶進香港

神野貓

Rabit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副主席 梁炳華

小小的積木,為倒模般的城市注入點點不同。(受訪者提供)

Rabit 浸大歐洲研究學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