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貧者愈貧 富者愈富

稅,是納稅人上繳政府的錢,如果庫房錢多,政府不知怎樣花,從納稅人角度看,先退稅似乎無可厚非。但從社會的角度看,個人給政府的錢叫稅,可錢一到政府手便叫社會資源。所謂退稅,財爺以為是把稅退還納稅人,實際上是把社會資源送給中產;說到底,一樣是派錢,不過只派給中產。

基層搵朝唔得晚,自然無能力繳稅,稅是中產或以上階層繳納的,能繳稅便代表有能力;財爺今年的不派錢、只退稅,便成了不派錢給沒能力的階層,只派錢給有能力的人。

如果不派錢給基層,是回歸財政紀律,那派錢給中產又是哪門子紀律?財爺想到的紀律,或許叫「量入為出」,但只派錢給有能力的人,而聽任基層自生自滅,讓人質疑的卻是「出非其所」;預算案的精神,便是鼓勵貧者活該愈貧,富者理應愈富,財爺心裏還有沒有一絲社會公義?

回歸後便有人倡言本地稅基狹窄,即是納稅人口少,政府從未反對此一說法,原意是想拓闊稅基,可愈說狹窄,財政儲備卻愈積愈厚。十多年來如此,便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庫房厚積,現實便是少數人愈來愈有能力多繳稅,加上政府付出太少;而所謂稅基狹窄,不過沒能力繳稅的人愈來愈多。一面說稅基狹窄,卻年年退稅,便不妨提高免稅額,看似體恤基層,實際免得又納又退。

徐傑昌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