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稅制改革

財政預算案明天揭盅,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紓緩中、下層市民和中、小企面對困難的短期措施,對龐大的盈餘虎視眈眈,要求政府大灑金錢,使人人馬上得益。

花錢從來容易,錢從何來似乎普羅大眾向不關注。這也難怪,每年政府庫房的進帳恍如變魔術一樣,永遠滾滾而進,似乎用之不竭,虧能轉盈,負則得正,多花一點,何足懼哉!

學者經常警告,目前盈餘雖巨,但稅基太窄,整體經濟未能多元發展,倘有任何風吹草動,應變空間不多;再者,現行稅制優點在於溫和而簡單,但卻向高、低兩階層傾斜,對中產人士不利,不是一個完全公平的稅制。

個人免稅額高可惠及低收入人士,無可厚非;入息稅和利得稅上限定得過低,便有偏幫高收入人士之嫌。加上香港在投資獲利和產業增值方面都不用賦稅,而外國通常用作國民財產再分配手段的遺產稅,也被一前財政司司長當作德政廢除,這是造成香港貧富懸殊和跨代貧窮情況日漸加劇的主因。

上市公司主席和高層領導不受薪酬,只持公司股份,而單收股息便可以不用繳納個人入息稅,可觀股息收入用作個人投資不用付稅,積聚巨額產業,連年增值,永遠留在家族財富之中,也不用付稅,即使分家爭產,動輒億元易手,仍然毋須付稅。須知投資獲利、產業增值,也需靠政府政策支持,社會大氛圍配合,實在也是全港市民辛勤勞動一同掙來的成果,完全積聚於少數財閥家族手中,毫不回饋社會,於理不合。

並非要向富人開刀,但稅制不公平之處也應糾正。稅務改革往往是政客的票房毒藥,只要高、低階層人士滿意,中產人士無人代為發聲,政府也便可以因循苟且,惡勢永難改善。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