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揮春與春聯

從政人物講形象,衣裝不過外在修飾,層次不夠深入。學點書法,雖也是門面功夫,卻以為能表達內在修養,境界提高了;到得過年,這書法更可派上用場,議員在街邊擺個攤位,為街坊寫揮春,也叫為人民服務,就算政治立場不同,亦不至於找碴,一眾街坊拿張紅紙回家去,也算喜氣洋洋。

但見政客寫得揮春,卻鮮有能寫春聯。一來港人住得寒酸,住宅門口莫不一邊走廊牆壁,一邊隔鄰單位鐵閘,得了也無處掛。再說政客功利,學書法不外現炒現賣,學好簽名,再學十來廿隻字便了,今年便都是龍馬精神、龍精虎猛等,你叫他寫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又或「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他卻直說不好意思,只寫揮春,公平起見,就每人四隻字。

揮春不過應景,春聯更有寓意。從前內地貧瘠,便看過農家門前一副怪聯,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南北」,卻原來隱喻沒一(衣)沒十(食)沒東西,執政者見了,動完腦筋,能不動容!

本地政客能力只及寫揮春,就算是特首參選人,不論落區諮詢、界別研討,不外是亂把承諾作願景,像揮春般盡說中聽之言,鮮有能寫春聯、善於應對者。延伸到政治,便是施政的一意孤行,在野的一廂情願,兩造皆無應聯作對之能事。

徐傑昌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