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兩制精神 不宜壓抑

內地人與香港人畢竟久居「兩制」之地,各自的心態既不同,相互的了解亦不足,彼此甚有必要開誠布公,消除隔閡。

繼批評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民調問卷不科學的發言遭遇反彈之後,同一人員再論何以外國派港外交人員對本港事務說三道四卻不被非議。此一質疑若屬實,解答不難,第一,港人明知不受外國人員管轄,其發言只能純供參考,故不必多慮;第二,對其特定發言的內容基本無異議,故不必回應。至於港人為何會對內地而非外國人員發言有意見,延伸及擴大思考,此現象是否可被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譏為有「媚外」思維之嫌?

舉些或許誇張之例,「九七大限」前港人爭相移民外地、「三面紅旗」時代內地人冒險往外大逃亡,是否應受相同之譏?然則,孔子不是有教誨:「苛政猛於虎」、「禮失求諸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

回顧上世紀內地文革正烈之時,海外包括本港的年輕學人大起「回歸」風潮,深以為與其空談認同理念的中國,莫如親身參與當下實體的中國,下場如何?又益了誰?內地現今當然非昔日可比,但不失仍是一脈相傳,歷史教訓的陰影尚未全散,而「一國兩制」的時限尚早,就讓「兩制」的可貴精神充分發揚,真正造福中、港兩地。

美國律師 盧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