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灰:海上仙山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這是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為我們香港未來增加土地供應的一個可能性建議,在香港水域範圍內填出島嶼,以供日後用地需求。

專家告訴我們,二十幾年後,我們需要額外一千五百公頃土地,以滿足八百九十萬人口的居住和工商業用地需求。地從哪裏來?不外移山填海、市區重建、減少休憩空間、多向高空發展。

近年來環保分子過度活躍,觸角伸展到每一生活環節。注重生態環境是一宗好事,但如果把實際情況置諸不顧,完全漠視社會需求,也是過猶不及,並非理性所為。

維港以內不能無故再填,已是社會共識;在其他海域和沿岸填海的建議,必須積極審慎考慮,否則難以解決土地未來供應短缺問題。現在一提增加土地供應,有人便聯想是官商勾結,政府為地產財閥提供土地興建豪宅牟利,不顧社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開發土地成本極高,配套設施一點不能少,政府須從賣地收入取回部分開支,不能把土地全部撥作興建公屋或社區設施。興建豪宅絕對是合理土地用途,純為興建豪宅而大規模填海固不可取,但有主張填海得來土地不可用來興建豪宅也不合理。

環保分子一聽到「填海」二字,已在大叫大嚷,反對任何建議,要求填海工程絕對不能影響自然生態。填海本身就是一個改變自然環境的工程,如何能夠不影響自然生態?緣木求魚,毫無意義。要保持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均衡,談何容易?不知要經歷多少堂官司,才能為這「均衡」二字作出定義。在考慮諮詢文件時,我們必須實事求是,不可矯枉過正,以偏概全。

不過,要在長洲旁邊填出等於六個長洲大的人工島,也真有點駭人。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