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曾蔭權仕途何時升得快

曾蔭權日前在一個電台節目中「回首」自己的官場生涯,說他在出任沙田政務專員時曾經對「老友記」鍾逸傑訴苦,自己已有十年沒升職,想離開政府,轉到其他地方謀求發展。鍾逸傑勸他不必擔心,官場總是「有段時間升得快,有段時間升得慢」,還說他「仍有後勁」,曾蔭權遂打消「轉工念頭」。當時曾蔭權四十歲也。

孔聖人說,四十而不惑。平時絕少讀聖人之書的曾蔭權,也在四十歲時為自己「升官發財」之事而「惑」。曾蔭權一九四四年出生,四十歲那年是一九八四年。這一年中英兩國談判香港前途問題已達成果,「草簽」了中英聯合聲明。一九九七年香港「鐵定」回歸中國,英國人開始「疊埋心水」完成其在過渡期的「光榮撤退」部署。曾蔭權正在為自己的仕途是否「見頂」而迷惑的時候,其實正由於時代轉變,已為他們這些「華人精英官員」步步高陞打開了一道「前所未有」的歷史大門——英國人在撤退部署中一定要快速提拔他們走上「領導崗位」。因此,如果沒有「香港回歸」、「九七問題」,曾蔭權也真有可能在沙田政務專員這個位子上仕途止步。

鍾逸傑乃在香江官場跑了一輩子的洋人,當過新界政務司、布政司等,正是沙田政務專員曾蔭權的老上司。作為洋人高官,鍾逸傑想必知道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英國人的撤退部署,知道要在「華人精英」中培養提拔英倫認為「靠得住」的自己人,以便「九七」後實現英國人理想中的「港人治港」。鍾逸傑力勸曾蔭權「留下來」,說他「後勁」十足,恐怕也不只是出自「老友記」的私人考慮,而是大有政治背景、政治深意也。

果然,一九八四年之後,曾蔭權平步青雲,在英國人的大力提攜下當上「首位華人財政司」也。

柳太極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