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黨同伐異 過猶不及

年輕時讀李敖文章,他論及「東西文化論戰」,主張「全盤西化」,強調要學西方好的,壞的也免不了,譬如即便是「梅毒」。當時思想不成熟,對此話印象深刻,但覺得似有理又無理。當然,以今心智較成熟的觀點言之,李敖此論大錯矣!誰說不能擇優而學?

譬如,民主未必全是「好東西」,過猶不及。台灣每屆選舉季節,所見景象皆滿街看板,日夜造勢,勞民傷財的程度每每是無以復加。真有此必要嗎?其實,這都是民主素養不足的現象。

民主最可貴的價值是一種修養,講求理性和包容,不必凡事極端化、情緒化,有我無你,我欲生必須先置你於死,這正是孔子所云「毋意毋固」的境界。中國政治向來忌諱「黨同伐異」,必也「功成不必在我」。

馬克思說人類歷史不過是一部階級鬥爭史,他是從學理分析角度而言,有其一家之見地,但即便假設其說成立,運用到現實政治上,何謂「鬥爭」?又該到何程度?必須見刀見槍、殺人抄家嗎?同樣的道理,民主選賢與能,是否有必要搞到全民分化,人人皆兵的地步?

台灣藍綠政治雖然吵得很兇,所幸人民平時的生活都很安樂平和,不太受到政治的惡質影響,亦足讚也。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