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禁令之下民眾噤聲

內地有網民四點八五億,其中微博用戶上個月已超過三億。這個驚人的數據令人害怕了,「規範管理」上了枱面,首善之區北京率先弄了個「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其要旨就是實名制。

北京祭出「十六條」,列數微博數宗罪,諸如傳播謠言和虛假訊息、買賣「粉絲」、利用網絡進行欺詐等等,再正旗號:規範微博客服務管理,保障互聯網健康發展;可謂師出有名。可是,這個應「社會各方強烈呼籲」出台的規定,立即招致微博用戶的反感。

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實名發布訊息何懼之有?如此論調無異於粉飾太平。若是公眾自由表達的渠道暢通,匿名表達的微博豈能如此火熱?北京「十六條」規定,微博用戶註冊須向網站提供真實訊息,使用微博的名稱則可自願選擇,通俗地講,就是「後台實名、前台自願」。辯護者稱,「後台實名」是舶來品,在南韓實行多年。此說迴避了一個事實:為防止個人訊息洩露,南韓政府已決定分階段廢除互聯網實名制。辯護者當然不會提到另一事實,南韓民眾在網絡之外,還有言論、遊行、集會的自由。

辯護者又稱,「後台實名、前台自願」沒有影響大家發言,想拍磚繼續拍,但可抑制少數人製造「假輿論」。豈不知,「後台實名」是留案底,當局想和諧誰隨時可以找到案主;「前台自願」則為五毛黨留下便利。如此做法,可謂給民女穿小鞋,給官妓塞紅包。

有論者稱,在刻意打壓匿名表達之時,管理者可能有數典忘祖之嫌:他們的老祖宗馬克思曾指出,在媒體上匿名發表是一種先進的社會輿論傳播形式。他說:「當報刊匿名發表文章的時候,它是廣泛的無名的社會輿論的工具;它是國家中的第三種權力。」笑話!這個國家能容忍第三種權力?

有論者稱,在刻意誇大微博問題之時,管理者有漠視高層指示之嫌:高層曾發表專門講話,重申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指出互聯網是「已成為思想文化訊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糊塗!官方將輿論以真假來區分,怎能不對民意「規範管理」?

可以預期的是,北京推出即刻實行的「十六條」後,各地勢必會以各種各樣的名目倣效,以禁令使民眾噤聲。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啊!

尤可夫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