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保衞國土為何民熱官冷

顧問老師: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歐洲文獻中心主任楊達

再有中國漁船與日本船隻發生碰撞,中國船長被捕及船員遭扣查,雖然是次撞船事件並非發生於有主權爭議的海域,亦令中日關係再次緊張。事實上,南海及東海一帶蘊含豐富資源,加上位於重要戰略地帶,使之成為多國必爭之地。近年中國就為這一帶地區主權,與日本、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屢起衝突。

Q:中國與鄰近國家常為水域及島嶼主權起爭奪戰,試從不同層面分析原因。

A:於經濟層面而言,該等水域及島嶼蘊含豐富石油及海洋資源,擁有其主權,等於擁有開發權,能為國家帶來龐大經濟利益;另外,在戰略層面方面,南海、東海一帶水道位置,既是中東運送石油至中、日、韓等國的必經之路,亦是連接多國的通道,因此成為多國爭奪目標。

Q:港人普遍不關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主權爭議,你認同嗎?試析述你的答案。

A:認同。不少國家均會推行國民教育,自小培養國民的身份認同,及對國家的歸屬感。惟港人所接受的國民教育較少,令他們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不足。加上香港整體社會氣氛側重經濟發展,令大部分港人對國家完整的議題更為冷淡。

Q:現時保衞中國國土完整的行動,主要由民間發起,反觀中國及香港政府則低調處理,試解釋為何有此反差?

A:處理外交問題時,中國會把目光放得較長遠,以避免破壞國家邦交為大前提。因此,中國多會循序漸進,逐步加強外交壓力,不會以極強硬態度處理。至於香港政府,由於只屬中國特區,沒有外交權力,取態及行動亦只會跟隨中央政府的大方向。

延伸思考

1:以往保釣魚島的中國人都受到英雄式的待遇,試解釋這種現象的成因。

A:中國過去長年積弱,外交上屢遭西方國家欺壓;至近年國勢轉強,國民主觀希望在處理主權爭議問題上,中國能強硬處理,惟現實卻往往相反。因此,當有人在保主權問題上,表現得積極,國民便會把他視為國家代表,並把對國家的期望投射,將他當成中國與列強對抗的民族英雄。

2:過往處理領土糾紛,多以戰爭解決,現時應以甚麼形式解決為佳?

A:以戰爭解決主權爭議,絕非唯一解決方法。以中國為例,則較傾向透過雙邊或多邊會談,以達成協議;而交由國際法庭作出仲裁,亦是另一種國際間較常用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