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安內攘外 先後倒置

世事之成敗,因天意,更因人謀不臧。不出大家所料,泛民在這次區選的成績甚差,知名參選人紛紛落敗,是形勢比人強,也是當事者咎由自取。

泛民內訌,有人抬出「先安內,後攘外」的策略,表面是頗合邏輯,實際效果卻很有問題,因這違反了聯合次要敵人對付主要敵人的大戰略原則。當年蔣介石就曾擲出「安內攘外」口號,想先收拾中共後再應付日本,結果行不通,「西安事變」是一次重大的糾正行動。若先大打內戰,中國內部自相殘殺,哪還有餘力對日抗戰?

歷史會講話,蔣介石身為軍人,自以為槍桿子可打下天下,清黨時對中共分子大開殺戒,而逼出南昌軍變,令中共不得不走上全面武裝的鬥爭路線,導致蔣自己最終的徹底兵敗。毛澤東就曾說過他等原非軍人出身,是被迫穿上軍袍。蔣由盛而衰,策略錯誤是很大的原因。國家也受累,若蔣不先動武,中共有可能可以走上如議會政治的和平路線,血流成渠的國共內戰既可避免,或也可以打開中國民主政治的局面。

泛民中之激進分子讀史卻得反教訓,不自量力又誤信「安內攘外」策略,弄巧成拙,所謂之「狙擊」行動無不慘敗,一如其平時之掟蕉等粗魯行徑,適足自暴其短,又怎大志可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恰此之謂也。

美國律師盧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