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古蹟何價?

顧問老師: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導師梁炳華、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羅嘉裕

何東花園見證香港發展八十年,建築風格獨特,極具歷史價值。政府為免它成為「景賢里」翻版,申請將它列作法定古蹟,但至今仍然未能與業主達成共識。古蹟保育,究竟何價?

Q: 保留歷史建築,往往要付出巨大成本,對市民有何意義?

A: 古蹟除可活現當時的建築風格和技術外,也是人文、歷史的載體,是社會的共有資產。將古蹟傳留後世,可讓下一代認識當時的社會環境,反思及見證現代城市發展,它所帶來的價值,不能以金錢衡量。

Q:當古蹟屬私人物業,保育之名是否就能凌駕私人業權?政府該如何處理?

A: 《基本法》保護私有產權,政府不能強行沒收、霸佔民產。當局會先與業主協商,提供經濟補償作誘因,如以地換地、轉移或增加地積比率等。政府亦可啟動法律程序,阻止業主破壞古蹟。

Q: 有人批評政府只是「重富輕貧」,保育名門府第,輕視其他建築,你同意嗎?為甚麽?

A: 不同意。即使是唐樓或村屋,同樣具文化價值,但因業權分散,政府難與所有業主達成共識,以沙田曾大屋為例,家族子孫眾多,業權人數以百計,最後只能保留祠堂。至於名門府第,由於業權單一,協商過程較容易,所以才予外界「重富輕貧」的錯覺。

延伸思考

1.古蹟是否值得保留,除考慮建築物的歷史外,還考慮甚麼因素?

A:要考慮建築物的歷史背景,人文價值和地理位置。以何東花園為例,何東曾是香港首富,其大宅揉合中西建築的風格和技術,更是首間華人擁有的山頂物業,接待過很多中外貴賓,故具文化及歷史意義。

2.文物保育應否只是硬件保養?

A:最理想的文物保育,不是只保留建築物的外貌,還要保留人的活動、生活方式和風俗節慶,才能將舊有的生活文化延續,例如日本京都的舊茶室和鄉村。不過,香港人的住屋要求提高,很多不想住在設備欠佳的舊建築。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